■杨凌高新幼儿园 魏阳阳
中班是幼儿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但仍需成人耐心引导。本研究结合一日生活实践,通过环境创设、游戏化教学等途径,系统培养幼儿在生活自理、卫生习惯、规律作息及文明礼仪方面的良好行为,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创设支持性环境 建立稳定常规
提供便于幼儿自主操作的设施:洗手池旁张贴图文并茂的“七步洗手法”步骤图;设置高度适宜的衣帽架、储物格,贴好个人标识,鼓励幼儿自主收纳衣物与物品。
同时,建立稳定的一日生活常规,将入园、盥洗、进餐等环节流程化、固定化,用音乐、儿歌、口令作信号,让幼儿明确各环节要求,在规律生活中内化习惯。
采用游戏化与情景化的教学方法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将生活活动设计成游戏,能大幅提升幼儿的参与度与主动性。
区角与竞赛结合:开设“娃娃家”等区角,让幼儿在照顾“宝宝”时练习穿衣、喂饭;开展“穿鞋子大赛”“叠衣服小能手”等比赛,激发好胜心与参与感,助其在游戏中熟练生活技能。
绘本辅助引导:选用《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根本就不脏嘛》等主题绘本,借生动故事让幼儿理解好习惯的重要性,实现潜移默化的习惯培养。
强化积极反馈与激励策略
多鼓励,少包办:幼儿尝试自主做事时,即便做得不够好,也先肯定努力,不急于代劳。
具体表扬,明确方向:避免空洞的“你真棒”,改用具体描述性表扬,例如“你主动把玩具筐放回原处,让教室变整洁了,真不错”,让幼儿清晰知晓优秀行为标准。
善用奖励,持续激励:设置“好习惯打卡墙”“星星奖励榜”,及时肯定幼儿良好行为;奖励积累到一定数量可兑换小特权或小礼物,持续激发其养成好习惯的动力。
深化家园共育 实现协同培养
加强沟通,统一要求: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确保家园要求一致,避免教育效果抵消。
提供指导,助力实践:向家长推荐简单的家庭小游戏,鼓励家长“放手”,给孩子更多自主实践机会;倡导家长将孩子的成功体验分享至班级群,营造正向共育氛围。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鼓励家长发挥示范作用,用自身良好生活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模仿中养成好习惯。
中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细致、漫长且关键的工作。作为教师,我们需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将教育融入生活细节,与家庭形成合力,才能高效帮助幼儿建立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