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一只“熊猫”管1000亩农田
每小时采30亩农田数据,可识别90%病虫害
文章字数:839
    熊猫机器人

    履带式熊猫机器人

  “一只‘熊猫’管理1000亩农田,平均每小时能采集30亩农田的数据,生成对应的作物生长报告以便于辅助农户采取相应农事措施。”9月22日,成都新都区现代粮油产业园内,新都绿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赖金洋指着一个形似大熊猫的机器人告诉记者,“它搭配的黑光相机还能在夜间‘看’到作物的生长情况,判断作物是否发生病虫害。”
  头顶一对大眼睛,身穿一套熊猫装,近段时间以来,在成都新都现代粮油产业园内,一只形似国宝大熊猫的机器人以一米每秒的速度在农田里行走,不时停下来“东瞧瞧”“西看看”,似乎在检查田里的水稻。
  这只“熊猫”机器人高约一米,靠四个轮子驱动,背上除了像眼睛一样的摄像头外,还搭载了一些传感器,在田间“行走”的过程中,它会将“看到”的农田实况记录下来,然后自动生成作物生长报告。
  据了解,该机器人研发公司是成都本土企业——新都绿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赖金洋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可收集农田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作物病虫害等信息,自主研判哪些地方需要追肥、除害等,然后将处置方案呈递给种植户。
  据介绍,目前机器人能够准确识别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常见病虫害,其识别的精准度会随着使用场景的拓展和数据库扩充持续提高。除水稻外,该机器人还可巡检柑橘、葡萄等多种作物,能有效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大幅提升监测效率和精度。
  “一只‘熊猫’机器人就可以巡检1000亩农田,平均每小时能采集30亩农田的实况数据,能够识别出90%以上的作物病虫害。”赖金洋说,“而且借助它头顶的黑光相机,即使在夜间它也能正常工作,一台机器人能替代1500人次/年人工巡检,大幅提高了巡检效率。”
  对于机器人的外观,赖金洋说:“由于这款机器人出生于成都,所以我们仿照大熊猫给其进行涂装,自它亮相以来,已经接到了10余个订单,除在农田使用外,还可用于码头、矿山等场景。”
  据其介绍,为了适用多元化的使用场景,这款巡检机器人分为轮式、履带式、山地等多种类型,并且按预设路径或远程指令自主规划巡检路线。
  (据《成都商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