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陕西宁陕:
农林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实招
文章字数:890
  通讯员 杜敏 王金娥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革委
  9月8日,记者走进陕西省宁陕县,只见城关镇渔湾村稻田收割正酣,梅子镇猕猴桃园果实满枝。这座秦岭南麓小城,正以“特色种养、科技赋能、产业融合”三大抓手,绘就农林产业丰收图景。
  宁陕森林覆盖率96.24%,中药材、食用菌等资源丰富,但曾因“散户种植、自产自销”,导致品种杂、管理粗,“好资源卖不出好价钱”。
  为打破发展瓶颈,宁陕围绕“菌、药、果、畜、渔”,推进“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进科缘闻达、陕西永盛富华等企业建立标准化基地,推行“典型大户带散户”机制;出台《宁陕县支持农林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将核桃科管、林麝养殖等纳入奖补。
  目前,宁陕38万亩经济林、20.22万亩林下经济基地遍布,1300万袋食用菌、4.5万亩魔芋实现标准化种植,林麝、中蜂养殖规模居全省前列,农民人均年增收2800元。
  产业规模扩大后,宁陕又面临“提质升级”难题。对此宁陕打出“产学研+科技示范”组合拳:对接12家高校院所,成立6个林业产业协会、专家工作站;建成9个科技示范点,辐射面积超9000亩,培育7家规模加工企业、54户示范主体;完善6条产业链及林果加工线,产值破千万元。
  同时,通过包村联户,组建科技团队攻关,以“集中培训+田间指导”模式,累计培训群众1.92万人次,发放价值12万元的物资,惠及1.08万人次。
  解决“种得好”后,宁陕又遇“深加工不足、农旅结合弱”问题。渔湾村村民黄晓勇曾说:“核桃卖鲜果或初加工,利润低;村里风景好,但没跟农业结合起来,游客逛一圈就走。”
  对此,宁陕从“延链补链强链”发力:培育30余家加工企业(含1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核桃变核桃油、中药材变饮片;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建造4个田园综合体、33个精品民宿。2025年以来,宁陕县共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7亿元。
  此外,宁陕打响“宁陕山珍”品牌,认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3个,打造“宁陕板栗”“秦岭百花蜜”等知名品牌,通过电商平台把“山货”卖向全国。探索林业碳汇,签约西北首笔100万元减排项目及600万元交易合同,流转林地2.94万亩,参与流转的167户农户年户均增收1.1万元。如今,宁陕生态更优,农林产业蓬勃,乡村振兴步伐坚实。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