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新技术让水稻制种省工省力省钱
文章字数:681

  一项与传统水稻制种技术迥然不同的“父母本混播混插混收”技术,今年在四川首次大面积示范,并与传统的父母本“分别育秧+分行栽插”技术同田比拼。双方的较量,在9月13日终于有了结果:“父母本混播混插混收”技术,使水稻制种像种杂交稻一样简单,明显省工、省力、省钱。
  该技术负责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副研究员刘文江介绍,传统的水稻制种是按“2行父本搭配10—12行母本”的比例分行种植,且需先栽父本、后栽母本,最后还要分行收获,非常繁琐。“父母本混播混插混收”技术,则在父本上采用了课题组多年选育的材料——金色壳恢复系“成恢71251”,其特点是颖壳带有明显的金黄色,与普通水稻截然不同。这使得水稻制种可以像种杂交稻一样进行,最后通过色选机将父本、母本种子分选出来,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去年,在成都市新都区泰兴镇,基于金色壳恢复系的杂交水稻轻简高效制种技术已进行小面积示范,并通过了技术鉴定。根据专家建议,今年进一步在泰兴镇开展大面积示范,采用父母本混合育秧机插轻简制种新技术,示范面积10.5亩,同时以10.5亩采用传统制种技术的田块作为对照,开展同田较量。
  当天,四川省作物学会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在泰兴镇实施的“金色壳水稻恢复系杂交组合轻简高效制种技术”示范片进行了田间验收。结果显示,父母本混合育秧机插轻简制种技术较传统的“分别育秧+分行栽插”制种技术,亩均增产种子34.9公斤,亩均减少种子生产成本850元。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制种新技术显著简化了制种环节,提高了制种结实率,大幅降低了制种生产成本,建议加快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
  (据《四川农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