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从水土流失发展的历史和当前现状两方面,可以看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从历史上看,在远古时期(五六千年以前),人们主要在平地上种植粮食维持生活,山区、丘陵区都有茂密的森林或草原,到处青山绿水,基本没有水土流失。后来由于人口增加,平地种粮不够吃,人们便进入山区、丘陵区,毁林毁草,在陡坡上开荒种粮,于是产生了水土流失。
陡坡开荒种粮的前一两年产量尚可,但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日益瘠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加之人口继续增加,为维持生存,人们进一步毁林毁草,扩大陡坡开荒面积,导致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这种“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就是典型例证。
从当前现状看,一些地方仍在继续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种粮;另一些地方由于开矿采石、修路及城市开发等基本建设,大量开挖土地,破坏原生地表,并随意倾倒弃土弃渣,形成虚土陡坡,暴雨一来便产生水土流失。这种现象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尤为严重。
水土流失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
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有两条: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四项自然因素必须同时处于不利状态(坡陡、暴雨、土松、无植被),水土流失才能发生与发展。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处于有利状态,水土流失就可以减轻甚至制止。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可以使四种自然因素同时处于不利状态,从而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而人类合理的经济活动则可以使四种自然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处于有利状态,从而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