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陕西神木:
薯麦轮作 让生态致富“双丰收”
文章字数:1243
白焕霞 温子瑞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慧慧

  近年来,陕西省神木市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升级、优质高效”思路,经科学试验与实践探索,大力推广“马铃薯—冬小麦”轮作种植模式,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推进马铃薯全产业提档升级。
  在神木市锦界镇瑶镇村广袤田野上,一台台马铃薯收获机来回穿梭,一袋袋刚出土的“金疙瘩”整齐码在田间地头,映衬着种植户喜悦的笑脸。
  “我们今年种了5000亩马铃薯,现在开挖的是1100亩早熟品种,预计亩产5.5吨!”神木市绿漠原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灿指着忙碌的田间,声音难掩激动。这片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土地,通过创新薯麦轮作模式,上演精彩“双重奏”。
  瑶镇村土壤沙软、光照充足,是种马铃薯的理想之地。神木市绿漠原农业有限公司依托该村良好的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马铃薯优良品种,用薯麦轮作方式打造集中连片“订单马铃薯”种植区,产出的马铃薯因薯型好、耐储存、口感佳,深受客户喜爱。
  “陕北马铃薯个头大、颜色正,口感特别好!我们和公司签了2000吨合同,主要出口越南、俄罗斯。”正在基地组织装车的采购商张海涛赞不绝口。
  丰收之后,土地不闲置。一场关乎生态的“接力赛”随即开启。“我们雇了120名工人,这批早薯约15天收完。之后,这片地会全部轮种冬小麦。种麦子不只为收成,更关键是防风固沙。”陈灿道出奥秘,“明年春季种植前,会把冬小麦秸秆深翻入土,变成天然有机肥,大幅提高土地养分与有机质含量。这种方式能让土地在收获经济作物时,也得到休养生息与生态修复。”
  与此同时,西沟街道四卜树村薯麦轮作种植基地里,3500多亩中晚熟马铃薯正处于生长关键期。神木市晶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场场长白孝飞每天都到地里“巡诊”,重点关注病虫害情况与植株生长态势,通过科学用药、精准调控,把生长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为马铃薯丰产筑牢技术防线。
  绿漠原农业有限公司与晶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实践,是神木市创新推广薯麦轮作种植模式的缩影。
  据悉,马铃薯对连作敏感,多种病虫害会影响其产量与品质。面对北部风沙草滩区生态脆弱现状,神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引导种植户采用“马铃薯—冬小麦”轮作模式:马铃薯收获后种冬小麦,借小麦根系固沙保墒,秸秆还田培肥地力,遏制土壤风蚀沙化。
  “神木马铃薯多在北部风沙区种植,‘薯麦轮作’是我们探索的妙招。”神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推广员杜平道出背后科学原理,“它一举多得,既能有效防风固沙、保护生态,又能通过轮作倒茬,大幅减少马铃薯土传病害,提升品质与产量,真正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该技术可让耕地质量等级提升25%、冬春地表裸露期缩短60%,推动耕地与产业循环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神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定“一产革新发展”理念,依托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轮作倒茬、“两增一防”等马铃薯集成技术,持续提升马铃薯种植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2025年,全市共种马铃薯18.66万亩,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