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翻土、防虫、选苗“三步走”助蔬菜幼苗稳稳扎根
文章字数:2423
  幼苗定植前的准备工作关系着幼苗能否健壮生长,因此苗子定植前应重点做好土壤深翻、接苗检查、起垄做畦等工作,为缓苗和培育壮棵打好基础。

  深翻土壤助力根系生长
  疏松透气的土壤可促进幼苗快速缓苗。土壤深翻是疏松土壤的重要措施之一,蔬菜定植前进行土壤深翻的常用机械主要是深翻机和旋耕机。由于旋耕机翻耕土壤的深度较浅,上下土层翻动幅度小,每年施入土壤中的各类肥料大部分聚集在地表10厘米左右,易导致土壤出现盐渍化现象。因此,深翻土壤最好选用深翻机。
  深翻机可通过多层横向齿形刀片调整翻耕深度,建议翻耕深度控制在50厘米以上。通过翻耕,可将下层土壤提升至地表并向后撒出,从而实现土壤与肥料的均匀掺混。土壤经过深翻后,原有犁底层被打破,盐化较重、病原菌较多的地表土被翻至地下,既降低了病原菌数量,又增加了耕作层厚度,对促进缓苗、提升幼苗抗逆性具有较好效果。土壤深翻一般每2—3年进行一次。
  设置防虫网 防止棚外害虫潜入
  幼苗进棚前,应提前在前脸放风口和顶部放风口处安装防虫网。防虫网的目数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安装60目左右的白色防虫网为主。防虫网过密不利于通风降温,过疏则小虫易进入,无法起到防虫作用。安装时需保证严密、不留缝隙,定植前尽量减少揭网次数,防止害虫潜入棚内。
  四种“问题苗”仔细辨别莫忽视
  当前,大部分幼苗是从育苗基地订购。当苗子送达时,部分人仅核对数量便接收,未认真检查,导致苗子定植后出现萎蔫、病害甚至死棵等问题。建议苗子进棚前仔细辨别,避免接收“问题苗”。
  根据以往经验,常见的“问题苗”有以下四种:
  高脚苗:即徒长苗,主要表现为下胚轴较长、轴径较细、子叶偏小,在浇水频繁、水分充足,或光照不足、温度较高的连阴天环境中易出现。高脚苗抗逆性差,定植后若遇不良天气,易影响生长,甚至发生死苗现象。例如番茄高脚苗,茎秆细长、叶片狭长且薄,长势偏弱,此类苗子定植后,往往导致第一穗花分化晚、开花少、畸形花多。
  小老苗:温度较高时,苗子易发生徒长,部分育苗基地会喷施控旺药剂抑制苗子生长,以促进茎秆粗壮、叶片增厚且颜色浓绿。但若控旺药剂用量过大或使用次数过多,会使苗子形成小老苗,表现为植株矮小、茎秆拔节紧密、根系发黄且不发达。此类老苗定植后缓苗慢,前期产量低,且易出现早衰。
  假成活苗:指接穗与砧木的切面未愈合,但接穗却出现新叶生长、茎秆加粗等类似嫁接成活苗的特征,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正常状态,呈现“假成活状”。假成活苗的接穗生长速度慢,晴天中午前后遇高温强光时易出现萎蔫,且萎蔫后难以恢复。定植后若遇不良天气,极易死棵。
  病虫害苗:部分苗子从播种到销售需经过30—40天,尽管育苗基质中已添加杀菌剂,日常也会喷洒杀菌剂防治病虫害,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不少病虫害处于“隐症”状态(或已进入发病初期)。苗子在棚内定植后,因环境突变,易感染病虫害,原本处于“隐症”状态的病虫害可能暴露,导致定植后大面积发病。
  拒收“问题苗”苗子进棚前要严查
  为防患于未然、减少纠纷,接收苗子时需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检查。
  一是查看苗子外观。
  先从整体观察,苗子大小需整齐一致、高度适中,无缺棵及高矮不均现象;再仔细检查植株“干净度”,确保叶片正反面、茎秆上无病斑、药害斑、害虫及虫卵,叶片无畸形、表皮油亮,叶色呈绿中带黄,子叶完整、厚实且偏大。茎秆需健壮、拔节适度、粗细均匀,若茎秆过细,或叶片黄化、老化且有病斑,会影响后期缓苗和花芽分化。
  二是检查根系。
  随机拔出几棵苗子查看根系生长情况,若根系粗壮、颜色嫩白、毛细根多,即为“好苗子”;若根系发黄,定植后浇水时必然会因根系衰弱而易染病。
  查看根系时,还需关注根的可拉性。对于可移栽的穴盘苗,浇水后应具备一定可拉性,即穴盘内的根系能充分将基质凝聚在一起,可完好拉出,方便一同移栽。通常情况下,所有穴盘苗在移栽和运输前一周左右应能拉出,否则说明根系生长滞后。
  从形态来看,健壮苗子应外观完好,既不徒长也不老化,叶片大而厚、叶色正常,子叶和叶片不过早脱落或发黄,根系发达;从生理特性来看,应具备新陈代谢正常、生理活性高、细胞液浓度高、含水量少、吸收能力强等特征。
  当然,不同蔬菜品种的壮苗标准不完全相同,常见壮苗应具备以下特征。
  黄瓜苗:具有3—4片叶,叶片厚且颜色深;茎秆粗壮、节间短;苗高10厘米以下,子叶完好。
  番茄苗:具有8片真叶,叶色翠绿,带花蕾但未开放,茎粗0.5厘米,苗高20厘米以下。
  茄子苗:具有5—6片叶,叶片大而厚,叶色浓绿;茎粗0.4—0.5厘米,苗高15厘米左右;第一个花蕾已显现。
  正确合理定植为蔬菜生长打好根基
  沟栽、畦栽与垄栽是常见的定植方式。苗子定植前,需根据棚室所在地区、蔬菜种类及季节等因素,合理选择定植方式。
  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适合采用垄栽,且最好选择高垄栽培。高垄栽培能增大土壤耕层的昼夜温差,利于促进苗壮和花芽分化,同时便于控制浇水量,避免沤根,减少肥料浪费。起高垄前,先根据垄长拉线,顺线呈南北向起垄,确保垄体顺直,方便浇水冲肥;随后在平地挖沟,将挖出的土壤分别向两侧堆积,逐步培成30—35厘米高的垄体。当垄高达到适宜高度后,用平板铁锨将两侧垄背拍平压实,防止浇水或人员走动后表土滑落,使垄与垄之间形成“V”形沟渠。垄面上端宽度设置为20厘米左右,将垄面耧平,使整个垄体呈水平梯形。
  垄体做好后,沿垄向在垄面上划出一定深度的小沟,铺设滴灌带,之后即可将苗子定植在滴灌带两侧,并根据定植蔬菜的种类确定株距和行距。
  未安装滴灌或喷灌的棚室,垄体做好后,可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将苗子定植在垄面或垄背上。
  地下水位低的地区,沟栽、畦栽与垄栽均可采用。高温季节最好选用平畦栽培,一是便于浇水,避免土壤干旱、根系缺水;二是可防止地温过高,影响根系生长。
  其他时间定植时,宜选择沟栽或垄栽。沟栽指的是在地表向下挖30厘米左右的沟,将幼苗栽植在沟两侧的斜坡上,栽植高度以距离地面10—15厘米为宜,而非将苗子种植在沟底。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董文兰 参考《北方蔬菜报》、全国农技推广网等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