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如何应对“秋老虎”?如何科学开展户外活动?国家卫生健康委8月22日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多位权威专家解答热点问题。
从容应对“秋老虎”
处暑,代表暑气由此而去。整体来看,天气逐渐转凉,但不少地方仍存在短期高温回热现象,这就是俗话说的“秋老虎”。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许云说,此时“秋冻”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加耐寒能力,可以遵循“该捂捂、该冻冻”的原则,保护好肩部、腹部、腰部等关键部位。
许云介绍,肩部是肺经循行的重要部位,尽量穿一些能够盖住肩部的衣物;腰腹是阳气之根所在,随着外寒逐渐加重,体内阳气逐渐衰减,要注意腰腹部位保暖。
对于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孕产妇及慢性病患者,不能简单追求“秋冻”,要注意早晚适当加衣。
进入处暑后,秋乏更加常见。许云提示既要科学补觉,也可以用穴位按摩提神醒脑。
“在11点至13点的时段,睡个约20分钟的子午觉,可以缓解大脑疲劳、改善困乏。”许云说,成年人可以揉一揉手腕的太渊、神门两个穴位;孩子们可以揉搓耳根、按揉三角窝与提拉耳朵尖、按揉耳垂。
户外活动“正当时”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随着天气逐渐变得凉爽,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成为不少人的休闲选择。专家提示,户外运动要注意防范运动损伤的发生,尤其是骑自行车、跑马拉松等项目。
“骑行之前,大家可以做身体平衡拉伸,骑行之后做腰椎、下肢拉伸,保护身体,避免产生疲劳。”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厉彦虎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跑马拉松。厉彦虎说,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只适合少数训练有素的人参与,建议热爱马拉松的公众循序渐进开展训练,逐渐提升身体肌肉功能、神经协调能力、极限耐受能力等。
专家建议,青少年应长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运动,每天进行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