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植株在不同生长时期对农药的耐受性不同,特别是棚室中刚定植的苗子茎叶娇嫩,各方面抗逆性较差,用药不当易造成药害发生,轻者影响缓苗,重者导致死苗死棵。因此,应根据苗子耐药性差的特点,合理适当用药,避免发生药害影响苗子成活率。
菜苗受药害与药剂使用方法不当有关
分析原因,药害发生主要与农药使用过量或使用方法不当有关。夏末秋初,蔬菜苗子上的叶部病害发生较少,杀菌剂使用不多,导致苗子出现药害来源主要是穴施的药剂、杀虫药剂及控旺药剂。
穴施药剂使用过于集中,易烧苗。夏末秋初的害虫仍活跃,不少菜农采取穴施药剂的方法防治害虫,如穴施防治根结线虫、白粉虱或韭蛆的药剂,但有人往往使用过于集中又没有与土拌均匀,导致苗子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发黄甚至萎蔫。建议穴施药剂时一定要严格掌握用量,并将药剂与穴内土壤充分拌匀后再定植蔬菜,以免发生药剂烧苗情况。
盲目用药,控旺过了头。夜温高时,如果苗子定植前用底肥充足,秋延迟蔬菜定植后容易旺长,表现为茎秆细弱、拔节长,植株长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生长势弱、平头现象,而且根量少、根系弱、根层浅。即使发现旺长苗,但生长势和持续的生长能力相对较弱,与常见的旺长差别较大。
为了防止幼苗旺长,有的菜农多是喷施助壮素、矮壮素、多效唑等控旺药剂。为了保证控旺效果,有人盲目加大了药剂浓度或重复用药,导致植株因激素中毒影响了生长,有的则形成了小老苗。建议根据植株长势及说明合理使用,不可随意加大浓度,有的品种对控旺药剂很敏感,不可将苗子控过了头。再是,更换品种后,一定要了解品种的特性,不要一个药剂浓度用到底,根据苗子生长情况应合理调整。
苗期控旺时,应采取控水、控温、控肥和整枝等物理控旺措施,少用控旺药剂。喷施控旺药剂时,遵循早用、轻喷的原则,在植株表现出徒长时,用低浓度处理的效果更好更安全。
连续使用杀虫剂,容易使药害加重。秋延迟蔬菜定植后,棚外杂草、玉米上的害虫容易潜入棚内,有人往往频繁喷杀虫剂来杀灭害虫,有的棚室两三天就喷一次。因幼苗抗药性差,连续用药很容易导致药害发生,特别是多种药剂混合以后,对苗子的影响更大。有的人有在中午高温强光下喷药的习惯,药液浓度过大及频繁用药都会造成药害。因此,应根据情况把握好用量,对症下药,适时喷药。
苗期使用唑类药剂,会抑制植株生长。在防治茎叶部病害时,用到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等唑类成分的药剂,会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苗期喷药时不要选用这类药剂,如果使用一定要注意安全间隔期,控制好使用浓度和次数,避免连续使用。
药剂混用种类不宜多最好不超4种
用药防治病虫害是主要措施之一,但用什么药、用多少浓度、什么时候用,要根据蔬菜种类、长势、环境等因素,合理选用适宜的农药及正确的操作方法,特别是有的蔬菜对某些药剂敏感易发生药害,在选用药剂时要有所取舍,如豆类、苦瓜、长茄等蔬菜对很多药剂较为敏感。
农药混用种类不宜过多。农药混用可提高药效、延长病虫抗药性的产生时间及减少喷药次数、减轻劳动强度,但并不是任何农药都可以混用,也不是混用越多效果越好。一般来说,金属制剂的农药不能与强酸、强碱类农药混用,与杀虫剂或叶面肥混用时也应慎重;酸性农药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杀虫剂不宜与杀菌剂、叶面肥混用。药剂混用的种类不宜太多,最好不要超过4种。
注意喷药时间和方法。棚室温度高时,不要中午高温时喷药。遇连阴雨天气,天气刚转晴后不要立即喷药,因为阴雨天时苗子娇嫩,立即喷药易出药害,可待天气转晴后一两天再喷药。喷控旺药剂时,只喷生长点即可,以防控旺过度。
及早补救受害苗 操作措施要合理
一旦苗子发生药害,建议及早根据所用药剂的性质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
因喷施控长药剂导致苗子不长。应及时加强水肥管理,以增强植株长势,缓解症状。叶片喷施碧护、赤霉素、芸苔素内酯等生长促进剂提头开叶,同时配合喷施甲壳素或氨基酸类的叶面肥。浇水要勤,随水冲施适量的养根性肥料,提高根系活性,促进根系生长,保证营养需求。
喷施杀虫剂或杀菌剂导致苗子受害。应先喷施大量清水,稀释药剂,减轻药害。然后采取适当遮阳措施,减少叶面蒸发量,同时喷施碧护、甲壳素叶面肥等,促进叶片尽快恢复。
穴施药剂烧苗。可叶面喷施甲壳素或氨基酸类叶面肥缓解症状,浇水时冲施生物菌剂或养根性肥料,缓解根系受损情况,促进根系生长,加快缓苗。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北方蔬菜报》、全国农技推广网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