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荞麦育种岗位专家、贵州师范大学荞麦研究团队选育的苦荞与金荞麦种间远缘杂交新品种“贵金苦1号”,通过了贵州省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认定,同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该品种是世界上首个苦荞与金荞麦种间远缘杂交新品种,也是人工合成的荞麦属新种,实现了荞麦种质创制从0到1的突破,具有开创性意义。”研究团队领衔教授陈庆富介绍,“贵金苦1号”平均亩产164.76千克,比对照品种“九江苦荞”平均增产15.13%。该品种借助中药材金荞麦进一步强化了苦荞的营养保健品质,是目前种子黄酮含量最高的荞麦类型。其优异的保健特性使其在“健康中国”和“全民健康”战略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同时也为健康属性突出的高黄酮荞麦育种开辟了新方向。
2012年,贵州师范大学荞麦研究团队启动苦荞与金荞麦的种间远缘杂交工作。早期,团队通过大规模种质资源筛选,选出性状优异的二倍体苦荞种质,利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四倍体苦荞亲本;同时利用杂交技术和诱变技术,创制出轻度落粒的四倍体金荞麦亲本。
2014年,研究团队通过杂交技术,利用常规栽培苦荞对发现于云南的低产、晚熟、稀有的易脱壳苦荞种质“西盟米荞”进行遗传改良。截至目前,已选育出早熟、高产、优质的易脱壳米苦荞优良品系23个,其中“贵米苦18号”和“贵黑米苦2号”已通过贵州省新品种认定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该系列品种是世界上首次通过杂交技术培育的易脱壳苦荞品种,有效解决了常规栽培苦荞难脱壳、不能直接生产生米的世界性难题。
截至目前,研究团队通过不同优异四倍体苦荞亲本与轻度落粒四倍体金荞麦亲本杂交,获得7个在产量和生育期上得到进一步改良的早熟优质高产“金苦荞”新品系(贵金苦荞2号—贵金苦荞8号),均已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其中,“贵金苦7号”为薄壳型新品系;“贵金苦8号”为早熟丰产新品系,该品系在多个区试点的亩产量连续超230公斤。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外籍院士任长忠研究员认为,“贵金苦1号”不仅是高优品种,更是世界上首个通过种间杂交育种选育的异源四倍体荞麦品种。
(据农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