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清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菜园乡南阳村玄都果业专业合作社,几名农民钻进桃林,小心地剪下果实、去掉果袋、套上网套,再整齐地码进果筐。“这车黄桃发洛阳,客商让先采摘、装箱,他马上就到。”合作社负责人程光艳介绍说。
这片80亩的桃林,藏着不少门道:种有毛桃、油桃、蟠桃、黄桃等6大类15个品种,成熟期从5月持续到9月。“你看这棵黄桃,春天套了近400个果实,预计8月20日前后成熟,按3.5元一斤计算,单棵收入过千元。”程光艳指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桃树,脸上满是自豪。
今年天旱,但这里的桃树却“喝得饱”、长得壮——液体肥料随着滴灌设施,渗进桃树根部的土壤里。“采用这种方法浇水施肥,不仅省水省肥省人工,而且桃树枝叶茂盛、果实香甜可口。”程光艳说。
包装车间里,黄桃上的细毛被小心呵护着。“桃毛是天然保鲜剂,可不能摸掉。”村民边包装边念叨。这些带着“原生保护罩”的黄桃,发往郑州、洛阳、许昌的超市,卖出六七元一斤的好价钱。
为了确保成熟期从5月持续到9月,程光艳没少下功夫,他跑遍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引进了15个品种。村民都学他的法子,把三五亩的小果园管理得有模有样。
(许金安 王建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