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郁郁葱葱,中化农业MAP示范农场里连片的玉米田在阳光下漾起层层碧浪。“如今,只要打开手机,把需求输入给iMAP,系统便会根据区域、作物、环境等条件,推送作物品种、肥料和植保的具体定量实施方案。”农技人员张永丰边说,边举起手机演示着。
张永丰口中的iMAP,是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于近日发布的国内首款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种植综合大模型。该AI(人工智能)大模型首创“作物机理×大模型×智能体”融合AI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生产实践深度融合,具有农艺思维,以智能技术赋能农业全程种植服务。
“这个模型搭建了覆盖作物全生育周期的农业数据生态,依托中化农业MAP累计服务的4000多万亩耕地真实管理数据,融合作物生长、农业环境与生产作业的多源信息,支持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集成分析,为智能决策提供系统化的数据支撑。而且iMAP的使用门槛很低,农技人员能轻松使用。系统一提醒,我们的农技人员就可以按照建议为农户提供服务,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技术服务能力。”张永丰说。
目前,iMAP首版产品正在内蒙古和东北等主要粮食产区开展应用验证,围绕玉米为主的主粮作物,试点面积已累计100万亩。数据显示,借助iMAP,农事决策时间缩短75%,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亩均增收约150元至200元。
如今,AI大模型的应用范围和场景仍在不断扩大。就在iMAP发布推出的同时,今年7月,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发布了《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其中提到,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于2024年启动实施柬埔寨智慧农场一体化发展计划,联合上海海洋大学在柬埔寨茶胶省开展智能化稻渔种养模式试点。
中方项目团队采用智能设备(微孔和水车式增氧机、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和无人投饵机等),并构建全套智能化管理系统,指导柬埔寨试点农户远程操控为池塘增氧、全天候在线监测水质参数,以及使用无人机精准投喂饲料。这样培育出来的大规格全雄罗氏沼虾苗种成活率和质量大幅提高,养殖户的劳动强度和养殖风险也显著降低。
据介绍,在智慧农场一体化发展计划的支持下,柬埔寨茶胶省的3个试点农户罗氏沼虾苗种密度比以前翻了一倍,养殖成活率从原先的40%提升到80%,稻虾共生模式下的成活率从30%提高到70%。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茶胶省稻渔种养农户迅速从4户增至32户,养殖面积扩展到52.8公顷(约等于792亩地),每公顷土地的年收入从约10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以上。
近年来,AI技术取得飞跃式进步,其中图像智能识别、数据建模分析、大模型等能力在农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的关键阶段,AI“超级大脑”正在走进田间地头。
在此背景下,布局AI的农业企业越来越多。深圳市丰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推出AI大模型,不仅能帮助农户获得病虫害图像识别、农事方案问答等即时解决方案,而且能借助农业百科问答、农业营销数字人等功能,系统掌握作物种植、经营管理的全流程知识。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AI大模型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构建农业AI大模型,对农资农技、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细分领域的海量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构建农业知识体系库,这样不仅可以协助农业园区管理,还可以指导农户灌溉、通风、施肥等农事操作,为农户解答病虫害防治难题等。
(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