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节水“雨露”从杨凌走向世界
文章字数:1084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李煜强 王朝阳
  八月初的陕西杨凌,骄阳似火。走进杨凌雨露节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简称“雨露公司”),阳光透过智能温室的双层薄膜,在无土栽培架上投下斑驳光影。操作间内,技术员轻点屏幕,通风窗便缓缓开启,温度、湿度数据根据植物需求实时跳动。“二十多年来,我们深耕设施农业,从建棚、种植到管理、销售,蹚出了全产业链新路。”8月4日,公司总经理吉建章受访时说。
  转型升级
  从“一个棚”到“一条链”
  推开中控室玻璃门,番茄藤蔓与湿润土壤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生产部部长王彩虹操作着智慧系统介绍:“我们不只是建大棚、装设备,更要让农民会用、能赚钱。”园区通过先进技术实现温室内温度、光照、水肥等要素的智能化调控。温室外的太阳能装置是“能量心脏”,冬季储存热水供暖可满足近一半需求,将传统温室每平方米100元的取暖成本降至50元左右,能耗降低近五成。
  王彩虹介绍,过去建完大棚合作就结束,如今依托全产业链模式,会帮助客户代理运营、销售两年,待其掌握技术后再交接。此外,园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智能风光型薄膜连栋温室”,通过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控制软件和智能水肥一体化软件,实现生产智能管理。自2018年起,雨露公司从单一的建棚业务升级为设施农业全产业链服务,探索出“雨露模式”。
  科技创新
  破解农业产业三重困局
  “过去种地靠天吃饭,漫灌既费工又费水,收成没保证。”甘肃天水秦州区种植户李建国说,雨露公司的智慧系统只需手机操作,水肥按比例送达根部,一亩地节水70%、化肥减半,去年单成本就省了350元。
  吉建章介绍,在新疆哈密、克拉玛依的项目创新引入“试运营”机制,由企业托管半年再移交,目前已有3个基地稳定产出。“破解增效增收难题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对全产业链难点、痛点的攻关。”从温室设计建设到技术输出托管,雨露公司构建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正破解“水资源利用低效、设施效能不高、农户技术薄弱”三重困局。
  示范推广
  构筑设施农业新高度
  从西北旱地到长三角区域,从国内市场拓展至中亚地区,雨露公司的新科技、新模式广受认可。国内市场形成“西北攻坚、中原突破、东部升级”的布局:为甘肃天水秦州区提供干旱区解决方案,在新疆探索极端气候和戈壁农业种植模式;为山东寿光定制系统破解夏季高温难题;在长三角探索“设施农业+文旅”模式提升收益。在西藏、甘肃、青海、海南等地的布局,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及农产品品质、生产效率。
  作为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实训基地,雨露公司每年还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训技术人才百余人,为他们提供现代农业技术、种植管理经验及智能装备实操技能培训,贡献“中国方案”和“杨凌经验”。
    扫码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