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科学应对强降雨 筑牢农业生产防线
文章字数:2551
  
  近期强降雨持续影响多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最大限度降低损失,保障特色农产品生产安全,针对不同作物和养殖领域的灾后管理需精准施策。
  中药材需及时排涝散墒、防治病虫害、补充肥料,多年生品种要适时补种改种;食用菌生产要注重棚室安全排查、排水通风,做好灾后采收与晾晒;果园需疏通沟渠排积水、翻耕土壤增透气,加强树体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同时,洪涝后要严防动物疫病,做好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与环境消毒。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是筑牢农业生产防线的关键。
  强降雨后,特色农作物管理要用好这几招
  近期,多地出现强降雨过程,时间长、雨量大、范围广,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近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农技专家针对中药材、食用菌、苹果等特色农作物提出强降雨后生产管理建议,最大限度降低强降雨带来的损失,保障特色农产品生产安全。
  中药材。专家建议,强降雨后要尽快排出田间积水,减轻涝渍危害,抓住晴好天气及时中耕、锄划散墒,促进根系生长。及时喷施药物防治病虫害,同时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强降水和洪涝过后,土壤肥力被雨水带走,加之药材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肥水能力较差,所以要及时补追肥料。
  中药材绝大部分为多年生品种,应根据强降雨情况,尽早补种和改种。对于部分药材植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等多年生药材田,可采取直接补种或移栽的方式,进行补苗。对于倒伏的中药材,不用采取扶直措施,让其随着生长自然直立起来。
  食用菌。专家建议,检查食用菌生产棚室是否存在倾斜倒塌的风险及周边环境是否存在滑坡等险情,进入食用菌生产棚室前观察电线是否正常,避免触电。对于有积水地块,采取措施进行排水。降雨过后,菌棒水分加大,需加强菇棚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晴天后,将受淹原材料及时进行摊晾、曝晒。受淹的发酵料添加部分干栽培料,含水量调制60%至65%,于地势高燥的场地重新发酵。
  苹果园。强降雨后苹果园积水,土壤透气性下降,造成根部缺氧沤根,根系吸收能力降低,高温高湿环境诱发病害流行。农技专家建议,立即疏通果园排水沟渠,挖排水沟,排除园内积水,缩短植株受淹时间,及时清除树冠下冲积淤泥。
  同时,将果园内落果、断枝、落叶及时清理出园,对于倒伏、倾斜的树设立支柱扶正并固定。为促使根系迅速恢复代谢能力,适时及早进行树盘或全园耕翻,使土壤水分散发,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根部呼吸和新根再生,加强根部对养分的吸收和运送。采取根外追肥的方法即叶面喷肥来补充树体营养,增强树体抗逆性。
  汛期果园管理技术要点
  一、尽快排除积水。一是疏通排水沟渠,清理各级排水沟以排出园内积水,积水量过大时需采用机械排水;二是严防内涝,地表不平、积水不明显的果园往往内涝(渍涝)严重却易被忽视,应立即在行间开挖宽深各30厘米左右的排水沟,沟深整体向地势低洼处倾斜,使沟两侧土壤水分向沟底渗透汇集,及时排出园外。
  二、刨坑透气和土表翻耕。雨后天晴时,需在果树根系集中分布区间隔30厘米左右,用窄镢头刨30厘米左右深的坑(以见根为佳)。有条件的可将玉米秸秆绑成捆竖放于坑中,以尽快改善根系分布区土壤透气性,减轻涝渍危害。表土干燥后,及时清除树盘内的压沙淤泥,对根颈和粗根部分的土壤进行浅翻晾晒。若园内土表覆盖了黑色地膜、地布或其他透气性差的覆盖物,需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及时掀开透气,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对根系造成二次伤害。
  三、及时抢收果实。及时采摘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出售,减少落果造成的损失;同时做好采后水果的贮藏保鲜工作,延长市场供应期。
  四、加强树体管理。一是加固树体,按原状扶正倒伏的果树并培土,必要时进行支撑绑缚;二是适度修剪,剪除折断的枝条,对受涝较重或根系损伤严重的树体适度疏除部分枝叶,以改善树体透光度,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三是疏果,摘除受伤果实;对遭受一定涝害的树体适当疏果,减小负载量,确保树体尽快恢复健壮并保障第二年结果;对受涝严重、已发生萎蔫的树,应将果实全部摘除,尽可能避免树体死亡;四是检查果袋,雨后对果袋破损但果实无伤的情况,可先去除果袋,喷施一遍杀虫杀菌剂,待药液干燥后重新套袋。
  五、清园及病虫害防治。一是及时清园,清除剪除的枝叶、果实及园内落叶、落果,对较大的剪锯口涂药保护;二是喷药防护,利用降雨间隙及时喷施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若果园已有病害发生,可改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吡唑醚菌酯等内吸性杀菌剂,确保叶果安全;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喷施灭幼脲、除虫脲等昆虫生长调节激素及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控制有害生物雨后暴发;结合土壤浅翻,可施用生物菌肥并掺施部分土壤用杀菌剂,防止土传病害发生和传播。
  六、及时补肥。及时喷施0.3%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以快速补充营养,连喷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以提高叶片功能和树体抗逆性。可根据果实成熟程度调整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用量:果实越接近成熟,磷酸二氢钾的浓度可适当提高,但总浓度不得超过0.3%,以防发生肥害。有水肥一体化设施的果园可采用滴灌施肥,但需控制用量,避免引起枝叶徒长。
  洪涝灾害后动物疫病须防控
  灾后容易造成哪些疫病流行。洪涝灾害中,大量动物因灾死亡,随着气候转暖,动物尸体腐烂,容易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等多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灾后为什么容易发生疫病流行。一是饲养环境大幅恶化。强降雨过后,易引发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畜禽舍大量损毁,导致防疫设施不健全。二是病原易大量扩散。大量畜禽因灾死亡,病原微生物在尸体上滋生;同时,土壤中潜藏的大量病原微生物被暴露,容易污染水源等环境。三是畜禽免疫力下降。洪灾过后,多数畜禽抵抗能力减弱,易受疫病侵袭,需按要求和免疫程序加强免疫。一些在正常年份不易发生的疫病,如炭疽病等,也可能趁机爆发。
  如何做好灾后防疫工作。根据动物疫病发生的特点,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及时对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对饲养场内外环境,以及屠宰场、交易市场、畜禽尸体处理场所等进行彻底消毒;三是加强免疫接种;四是强化饲养管理,确保畜禽饲料和饮水安全,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张朝辉 参考《河北日报》、安徽农网、枣庄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等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