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陕西丹凤:“水杂果”铺就产业振兴路
文章字数:784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冯玉龙
    王塬村葡萄喜获丰收,前来购买葡萄的顾客络绎不绝。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商镇王塬村的葡萄采摘园遮阳棚下,刘红利正仔细修剪刚摘下的葡萄:“高温天也有顾客买葡萄,我们得保证每串无坏果、大小均匀,对顾客负责。”
  7月29日,记者走进这片80余亩的采摘园,葡萄架上绿紫相间的果实挂满枝头,远处山坡的蟠桃林、黄桃林郁郁葱葱。谁能想到,这片“金疙瘩”几年前还是种啥啥不成的坡耕地。
  王塬村村委会副主任刘红利感慨道,村里地处城郊,山坡地多、耕地少,过去村民要么种传统作物,要么撂荒,收益微薄。
  2019年,村“两委”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决定盘活闲置山坡地发展水杂果产业。村集体牵头流转80余亩土地,争取资金修通产业路、建好灌溉设施,铺设2公里漫步道,打造集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园区。“起初村民怕赔钱,党员干部带头入股,挨家挨户算收益账。”刘红利说,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技术、销售,分户管理”模式,村民既能获土地租金,又能拿务工工资,年底还能分红。如今,采摘园年创村集体收益超50万元,带动50多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依托临路优势和宣传推广,果园果子不愁卖,不少游客从商洛、西安专程来采摘。
  王塬村的变化是丹凤县水杂果产业助振兴的缩影。近年来,该县立足生态与气候优势,按“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重点发展葡萄、樱桃、猕猴桃等特色水果,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品牌培育等方式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目前,丹凤县已建成水杂果基地2万余亩,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5 家、合作社 30 多个,带动8000多户农户增收。通过种苗补贴、技术支持、绿色认证,“丹凤水杂果”区域品牌渐成气候。采用“党建引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2025年全县水果可采摘面积达2.28万亩,预计总产1.48万吨,产值突破9000万元。一个个“小果子”串起“大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让群众腰包更鼓,日子更甜。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