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陕西靖边镇靖镇:
山水织锦绣 文脉续新篇 硕果酿甜香
文章字数:2306
    伙场坬村蜜瓜成熟在望。

    狼卧沟村山地苹果长势良好。

    芦靖湖风景如诗如画。

    镇靖村果农为山地苹果园铺设地膜。


  白凌燕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符金壮
  夏日的陕西省靖边县镇靖镇,沟壑梁峁被绿意层层浸染。芦靖湖边清风送爽,484级台阶藏着方言与诗意的巧思,三边民俗文化园里“五谷丰登”牵引着旧时光,鸡心果在湖光山色间蓄力生长,“一亩园”的蜜瓜正酝酿着夏日的甜蜜……这座深藏于时光褶皱中、承载着三边文化记忆的小镇,正以独特魅力让人沉醉。从山水之间到文化园内,再到田间地头,每一处风景都在静静诉说着镇靖镇的过往与未来。
  芦靖湖畔的清凉邀约
  清晨的芦靖湖,被一层薄雾轻轻笼罩,湖面平如明镜,倒映着远处的黄土山峦,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座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水库,如今已成为靖边当之无愧的“生态明珠”。站在镇靖镇的制高点向下眺望,湛蓝的湖水与翠绿的草滩无缝相接,偶尔有水鸟轻盈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细密的涟漪,为这份宁静增添了几分灵动。
  “这里的风带着凉意,还夹杂着水草的清新气息,特别舒服。每到下午,游客就格外多,大家在湖边的旅游路沿线骑车、散步,在湖边的安全区玩耍嬉戏,氛围十分休闲。”副镇长刘佳莹介绍道。傍晚时分,夕阳为湖面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湖边的路灯逐渐亮起,与璀璨的星空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浪漫的画卷。“我们特意保留了原生态的景观,不搞过度开发,就是想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陕北高原那份独特的粗犷与温柔。”镇党委书记王国吉的话语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珍视。
  古村落里的时光回响
  沿着层层台阶拾级而上,便能将整个镇靖古村落的风貌尽收眼底。惠中权故居的窑洞、三边民俗文化园的老物件,还有部分依山而建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充满古朴韵味。
  “我们专门数过,一共有484个台阶,这和诗词里‘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数字实属巧合,倒也让这里有了几分‘陕北江南’的气韵。”该镇七级职员张悦博笑着解释道。其实,这里的“寺”并非指寺庙,而是方言中“阶”的谐音,这一巧妙的解释让这些台阶更添文化韵味,也成了文人墨客眼中的独特风景线。
  登上石阶顶端的凉亭,整个古村落的景致便一览无余。窑洞群在绿树掩映下更显古朴,远处的芦靖湖像一条碧绿的丝带,温柔地盘旋在村落近旁。来自西安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正不停地按下快门,兴奋地说:“这里的光影太特别了,黄土、绿树、碧水、古村,随便一拍都是一幅绝美的画。”
  文化园中的民俗盛宴
  三边民俗文化园的展馆内,正重现着陕北婚俗的热闹场景。从说媒、看家、订婚、商话,到迎娶、听门,一系列陕北娶亲过事的经典场景被生动还原,让在场的年轻人啧啧惊叹。
  “这些零零后的孩子们应该都没见过,尤其是在城里长大的娃,通过这种立体三维场景,能让过去的时光历历在目,就像穿越回旧时光一样,令人耳目一新。”刘佳莹感慨道。
  “这边是‘五谷丰登’展区,你们知道‘五谷’指的是什么吗?”问题一抛出,现场便响起热烈的争论声,最后还是“百度”给出了最准确的答案:“稻、菽、黍、稷、麦。”“真是太长知识了,以前都没有见过这些东西。”正在参观展品的大学生王永征对眼前的一切充满新奇。耩子、步犁、耱排、石磙子,这些充满年代感的农具,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事物。
  在三边民俗文化园的院子里,坐上木质秋千轻轻摇晃,怡然自得。木马、骆驼、白马、窗花、瓦片,还有那些老房子,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时光的印记。到此参观的游客们总是童心大发,看一看、摸一摸、拍一拍,把这些刻进时光里的物件再次深深镌刻进自己的回忆。
  田间地头的甜蜜收获
  镇靖镇的夏天,不仅有赏心悦目的美景,更有甜到心里的滋味。
  在狼卧沟村的千亩果园里,高颜值的海棠鸡心果已挂满枝头。“去年我们承包下这片占地1700亩的果园,今年的挂果情况相当不错。”靖边满山亿家庭农场负责人俞耀斌说起自家的果园,脸上难掩期待。据他介绍,果园内主要种植的品种包括延富6号、8号、10号,其中光海棠鸡心果就有6000余株。这种鸡心果成熟时会呈现出诱人的红色,果形美观别致,预计在8月中旬就能正式上市。果园的销售路线主打精品水果,这些优质果实将主要销往上海市场。
  镇靖村的五百余亩果园也长势正好,田间地头,工人们正忙着铺膜布管,一棵棵果树上,牛皮纸袋包裹的精品苹果沐浴在湖光山色中,长势喜人。“铺膜的好处很多,既能除草、保墒,又能防虫害;布管则是为了节约用水。我们种的苹果都是有机的,不打农药。这些黑膜、滴灌技术,都是我们特意邀请商洛的种植专家过来指导评估后才使用的,种植苹果也得有科技范儿。”镇靖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向婷的话语里,充满了自信。由于村民的耕地面积较少,该村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530亩苹果基地内采取林下套种大豆的模式,实现一地双收,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
  在伙场坬村的大棚种植基地内,无双菲蜜、酷炫青蛙这两个品种的网纹蜜瓜长势正旺。“今年,伙场坬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整合农民土地60亩,依托镇集体经济联合社的‘一镇一园’共种植蜜瓜120余亩。等到蜜瓜成熟,到时候,与我们达成订单意向的一亩园会进行收购,之后按精品礼盒包装销往全国的大中型商超。”伙场坬村党支部书记张小瑜介绍道。“‘一镇一园’项目建设了10个大型拱棚和27个简易拱棚,总投资595万元,预计一亩蜜瓜的净收益能达到5000余元。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我们充分吸纳当地有务工意愿的农民在家门口务工,仅蜜瓜种植这一项,就能带动伙场坬村及周边村民实现务工收入30余万元。”
  “我们将依托中共县委旧址、惠中权故居、白文焕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以及三边民俗文化园,还有芦靖湖、张峁水库等自然景观,立足镇靖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旅游名镇为目标,在文化旅游产业上取得新的突破。”王国吉对镇靖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