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夏季棚室叶部病害高发 科学防控要点看这里
文章字数:2343
  夏季气温高、光照强,且连续阴雨天气较多,加之部分棚室放风方式不科学,为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以叶部病害最为常见。建议提前做好叶部侵染性病害的预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叶片健壮生长。
  加强排湿 严防细菌性病害流行
  以瓜类蔬菜为例,夏季易发生的细菌性病害包括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叶枯病。
  细菌性病害发生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存在伤口,二是环境高湿。当前季节高温强光,棚室通风力度较大,理论上排湿速度应较快,但部分棚室受多种因素影响,排湿速度减缓,导致细菌性病害高发。
  合理通风可加速排湿。通常,棚室提高通风量时会采取拉大放风口的措施,但有时即便风口开到最大,通风效果也未必理想,因为影响棚室通风的因素众多。
  棚室建造结构会影响通风效果。棚体结构不同,通风效果存在差异。由于大棚高度、拱度不同,通风时气流变化各异,放风降温效果也相差明显。坡度较小的大棚,棚内热气难以通过顶风口有效排出,即便加大顶部放风口宽度,通风效果仍有限。
  棚室间距对通风效果影响较大。例如,在一排南北向塑料大棚中,最前端的大棚通风效果最佳。而在棚室密集的拱棚区域,各棚室间距较小,且棚面多较宽较平,棚内排出的高温气体易进入其他棚室,大幅降低通风降温效果。
  遮阳设施会影响通风效果。空气在棚室内形成对流时,需通过顶部放风口排出热空气,才能带动冷凉空气从前脸(拱棚为两侧)进入。但部分菜农为达到防虫效果,覆盖遮阳网时采用全棚覆盖方式,阻碍了空气流通,降低了棚室通风效果。因此,覆盖遮阳网时不可遮挡放风口,避免棚内热气无法排出,影响降温排湿。
  防虫网也会影响通风效果。根据防虫要求选用的不同规格防虫网,会因降低气流速度而影响通风降温效果。此外,放风口顶部存储的覆盖物也会对棚室通风造成影响。
  由此可见,若棚室存在上述问题,应加强改进,减少不利因素,加快棚内湿度散失。
  科学浇水需遵循小水勤浇原则。高温强光环境下,水分蒸发量大,但浇水需注意时间间隔和水量,保持土壤含水量在50%—75%即可。若浇水过频、水量过大,易导致土壤含水量过高,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通透性变差,造成根系呼吸不畅、生长不良;同时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养分供应不足,植株会出现萎蔫、黄叶等异常症状。因此,高温季节浇水应小水勤浇,既能有效降低土壤和棚室温度,又能补充土壤水分。浇水时,要注重根系和土壤的养护,可冲施含甲壳素、氨基酸、海藻酸等成分的水溶肥。
  减少蒸发可显著降湿。高温季节棚室蔬菜定植时,不建议铺设地膜。棚室温度本就较高,不利于蔬菜生长,覆盖地膜会进一步提高土壤温度,更不利于根系生长,对蔬菜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土壤裸露不覆盖地膜,可增加其透气性。
  作物秸秆具有良好的吸湿效果,还能降低土壤蒸发量,延长土壤保水时间。可将操作行中覆盖在秸秆上的地膜去除,同时增加秸秆使用量。例如,原先每行使用一袋秸秆,可增加至3—4袋。厚实的秸秆不仅能有效吸热、降湿,还能减少操作行水分蒸发,起到与地膜类似的作用。秸秆铺设越厚,预防操作行被踩踏压实的效果越好。随着时间推移,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秸秆会逐渐分解,起到补充养分、改良土壤的作用。
  早发现、早用药是细菌性防治关键。平时可叶面喷洒荧光假单胞杆菌、几丁聚糖等,提高叶片抗逆性。一旦发现水浸状小点,应及时用药防治,可选用铜制剂(如喹啉铜、可杀得叁仟等)或中生菌素,也可选用叶枯唑、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发病后可选择复配药剂,如氯溴异氰尿酸+喹啉铜,或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百菌清+琥胶肥酸铜等。
  高温高湿环境 防范白粉病频发
    白粉病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白粉病发生。若防治不及时,叶片会布满白粉,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早衰,对产量造成较大影响。
  提高植株抗性可减少发病。植株长势弱或徒长时,易感染白粉病。处于生长中后期的蔬菜,除满足自身生长所需养分外,要特别注重根系和叶片养护,通过冲施或喷施甲壳素类、海藻酸类、氨基酸类功能型肥料及叶面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逆能力。此外,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叶、病叶,可增加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白粉菌的侵染途径。
  早用药可避免病害蔓延。药剂防治应遵循“无病早防、见病早治”原则,即在白粉病未发生或发生初期提前用药。预防用药可选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发生初期可选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叶枯唑,发病较严重时可用乙嘧酚磺酸酯+硫磺。喷药时要全面,叶背叶面均需喷洒,且药剂要交替使用,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靶斑病

  靶斑病“屡禁不止” 找准原因及时防治
  靶斑病是高温高湿型病害,当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叶面结露时间长时,蔬菜发病较重。菜农反映靶斑病反复难愈,这与日常管理密切相关。例如,浇水当天就喷药,之后遇上雨天又不能及时排湿,会使病害防治雪上加霜;加之连续密集使用单一药剂,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最终使靶斑病难以控制。对此,建议加强棚室管理并合理用药,以控制靶斑病的发生发展。
  调控棚室小环境可减轻病害。可通过覆盖遮阳网、喷洒降温剂或泥浆等方式遮阳降温。每次浇水后,尽量拉大顶风口和前脸处风口,通风排湿,并在操作行铺设稻壳或秸秆等有机物吸湿,同时这些有机物还能降低地温。
  适当少留瓜可培育壮棵。及时摘除植株下部染病严重的叶片,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同时适当减少留瓜数量,叶面喷施氨基酸类、海藻酸类、甲壳素类功能性叶面肥,以达到养棵壮株、提高抗逆性的目的。
  合理用药是关键。由于靶斑病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和复配药剂。预防用药或发病初期可选用43%戊唑醇、40%腈菌唑、21.2%氟唑菌酰胺+21.2%吡唑醚菌酯+喹啉铜;发病严重时可选用20%硅唑・咪鲜胺、10% 苯醚甲环唑 +40%百菌清、30%嘧菌酯・苯醚甲环唑+75%百菌清+30%琥胶肥酸铜,注意交替轮换使用。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北方蔬菜报》、全国农技推广网等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