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1版
发布日期: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文章字数:1756
通讯员 高安龙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陈小文
    渭南葡萄产业园

    开展葡萄种植技术培训

    临渭区官底镇官邸村小菜园

    临渭阳光玫瑰葡萄

    中医药产品展示

    渭南航天生态园特色木屋民宿

  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相映成趣,宽敞的乡间道路通达四方,“四季生金”的园区里硕果满枝,热闹红火的农家乐里笑语喧腾……行走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广袤的田野间,这些“美丽元素”已成为新农村的鲜活注脚。近年来,渭南市临渭区坚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乡村建设为支点,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共同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产业筑基
  支撑乡村发展成色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临渭区按照“突出特色、适度规模、提质增效、做强品牌”的思路,着力构建粮食、特色果业、生猪、设施蔬菜四条全产业链,覆盖“种、加、储、销、旅”各环节,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新质赋能兴产业。积极与多所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培育葡萄品种200余个、猕猴桃品种30余个,推广葡萄“Y”型架、猕猴桃高枝牵引等先进技术。建立农技“110”服务平台,建成智能温室、标准化基地和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实现种植标准化、数据化。
  链条延伸增效益。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建立联农带农机制。葡萄产业联合体带动农户2230户,年增收超2000元。通过举办葡萄采摘节、葡萄音乐节,建设葡萄产业园和猕猴桃研学基地,年吸引游客26万人次,实现“农业+文旅”价值延伸。同时延长产业链,开发10多个葡萄产业深加工产品,构建从生产到营销加工的猕猴桃产业服务体系,形成“生产—加工—销售”闭环。
  文旅康养拓新局。依托文旅康养规划品牌,按照“景区+村镇”“乡村旅游+民宿”等模式,布局建设一批以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乡村康养等为主题的乡村休闲度假区,探索医疗、养老、保健、康复全链条发展模式;策划打造“临渭猕猴桃”“临渭核桃”等公共品牌,建成猕猴桃采摘区、百花谷等观光农业景点,推动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一产带多产”发展新格局。
  生态筑基
  擦亮乡村宜居底色
  临渭区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点任务,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力补短板、抓示范、促提升。成功创建首批4个“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12个市级重点村,打造出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
  人居环境焕新颜。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以“小切口”推动环境“大提升”。制定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农村改厕稳步推进,“千万工程”示范村户用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体系,配备2095名保洁员,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网格化。
  设施水平再跃升。建立“千万工程”暨乡村建设项目任务清单,有序推进农村道路、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排查,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5%,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74.01%;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次中心服务能力,新建村(社区)中医阁10 个,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15家(床位1290张),乡村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蓝天、绿地、整洁的村庄环境已成为临渭乡村的“标配”。
  创新驱动
  绘就乡村和美亮色
  临渭区立足乡村实际,以“生态优先、民生为本”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节能改造惠民生。因地制宜推进绿色节能及适老化改造。建成蔺店镇李十三村“光伏+”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村集体年均收益9万元;故市镇桥马村以“屋顶光伏+清洁取暖+新型保温节能材料”形式,开展农村绿色节能住宅改造;下邽镇春光村实施适老化住宅改造,让留守老人生活更安全舒适。
  银发产业暖民心。临渭区以发展银发经济为抓手,中草药产业已初步构建“种植—初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条。适老化食品研发取得进展,大力推广种植黑小麦、富硒小麦、富硒玉米等农作物8550亩,为开发低糖、高纤维的银发健康食品提供优质原料。
  文化治理聚人心。临渭区积极发挥精神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举办孝义村BA、崇凝镇“红色马拉松”等活动,以节庆活动、群众性体育赛事等为载体,激发村民参与热情与创造力,增强认同感、归属感与荣誉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注入文化动力。
  沃野披锦绣,乡村美如画。如今,全区上下正以“千万工程”为笔,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一幅幅乡村和美、村民富足、产业兴旺的幸福图景正在秦东大地徐徐铺开。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