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在蔬菜生产中作用关键,叶片浓绿意味着含有大量叶绿体,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叶片黄化则表明叶绿体遭到破坏,光合作用失去场所,进而诱发黄叶、卷叶、萎蔫等生理性问题。高温时节,做好越夏蔬菜叶片的养护和管理,对于培育健壮植株、保证营养供应、减少畸形果和落果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留果:
避免植株负担过重造成黄叶
部分菜农为让蔬菜早上市卖高价,在坐果期早留果、多留果,导致营养消耗过大,叶片发黄、植株长势衰弱,反而降低产量。
植株从留果到成熟,难免出现果实异常或病变,这类果实同样消耗营养,建议及时疏除。通过观察花朵可提前判断,若花朵过大、过小或畸形,形成的果实必然不正常,应及早摘除畸形花。如番茄,一穗花开花时间不一,若全部授粉会导致果实大小不均,建议疏除一穗花中的第一朵花。对于番茄、黄瓜等结果量大的蔬菜,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关注果实,随时摘除畸形果以减少营养消耗。此外,疏除的病果需及时清理出棚,避免病原菌传播。
整枝打杈:
让叶片有足够生长空间
随着植株生长,枝蔓增多,若不及时整枝打杈,既不利于通风透光,也会影响叶片生长发育。建议及时整枝打杈,提高通风透光率,减少营养消耗,确保植株营养集中供应,提升整体产量。不同品种蔬菜生长特性不同,整枝打杈方式也有差异。
黄瓜等蔓生蔬菜落蔓莫过低。黄瓜在按叶留瓜的基础上,需特别注意一次性落蔓不可过低。落蔓时建议结合摘叶同步进行,且先摘叶后落蔓。若不摘除下部叶片就落蔓,叶片铺在地上或聚集在一起,会增加棚内尤其是植株下部的湿度,病原菌易从下部老叶侵染引发病害;同时,下部光照弱,隐藏在叶片下的黄瓜易形成阴阳瓜或畸形瓜,部分过大的瓜还会坠住植株。
茄果类蔬菜整枝要科学。番茄等茄果类蔬菜侧枝萌发能力强,若不及时抹杈,侧枝长势可能超过主枝,影响后期管理,建议在侧芽长到15厘米前抹除。当植株生长点长势过弱或过强时,可采取摘心换头的方式促壮植株,既能降低株高、减少落蔓操作,又能提高整体抗性。
椒类蔬菜整枝“去内不去外”。即去除植株“内膛枝”,保留外侧强枝。去除内膛枝叶可避免植株郁闭,提高通风透光率。
整枝打叶:
选在晴好天气操作
避免阴雨天整枝打叶:阴雨天伤口难以愈合,病原菌易从伤口侵入茎秆,导致茎秆大面积腐烂。对于蔓生植物,可仅进行落蔓操作,减少人为损伤造成的伤口。应关注天气预报,选择晴好天气操作,为伤口愈合留出充足时间。
浇水后1-2天内不整枝打叶:浇水后植株含水量高,整枝打叶产生的伤口较大且不易愈合,因此应在浇水2-3天后,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整枝。
整枝打叶可留一段残茬:不要直接将叶柄或瓜须完全疏除,而是保留一段残茬。打杈时不要用指甲掐断,应将枝杈掰断,避免直接接触伤口传播病害。摘除番茄下部叶片时,若枝叶正托着果穗,可保留稍长一段以支撑果穗。
整枝打杈后需及时用药预防病害:可用甲基托布津、松脂酸铜或百菌清涂抹伤口,预防病原菌侵染,促进叶柄离层形成后自然脱落。对于辣椒、茄子等叶片较多、伤口较小的蔬菜,整枝后应立即用嘧菌酯、春雷・王铜等喷雾,重点喷洒茎秆以防病害。
补充营养:
让植株源源不断供养叶片
日常应观察蔬菜叶片颜色变化,了解植株生长需求,合理补充营养。
叶色加深呈墨绿色:若发现蔬菜叶片(尤其是生长点附近)浓绿发黑,需判断是否供水不足或控水控棵过度。建议先查看土壤墒情,若地表过干,应立即浇小水,避免浇水过大导致地温降低伤根。此外,高温季节“以水控棵”需把握好度。
植株叶片逐渐黄化:需区分老叶与嫩叶的症状,结合缺素特性判断。若茎蔓下部老叶叶脉间发黄,中上部叶片正常,可能是缺乏氮、磷、镁、钾等易移动、可重复利用的元素——这些元素会从下部老叶“转移”到中上部供嫩叶利用,因此老叶先表现出叶脉间黄化、失绿甚至黄白化症状。若中上部嫩叶发黄、生长不良,可能是缺乏钙、硼、铜、锰、铁、硫等移动性差、难重复利用的元素——这些元素缺乏时,症状首先表现在中上部嫩叶上。
生产中,低温、干旱、土壤酸化等环境因素易导致蔬菜缺素,因此需注重养根壮棵,避免叶片过早出现缺素症状。出现缺素后,应针对性补充营养:下部老叶发黄可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缓解;上部嫩叶发黄可叶面补充含铁、钙等的叶面肥。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北方蔬菜报》、全国农技推广网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