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金融润泽科创沃土 农行赋能小微腾飞
——中国农业银行杨凌示范区支行创新服务机制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纪实
文章字数:1347
    中国农业银行杨凌示范区支行行长刘丁瑞(右一)指导工作人员开展小微企业服务工作。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
  在陕西杨凌,创新与生机蓬勃共生。然而,在这片科创沃土上,不少小微企业曾深陷融资困境:研发投入如无底洞消耗现金流,手握尖端专利却缺乏传统抵押物,市场机遇近在眼前却因资金短缺无力把握……
  面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痛点,中国农业银行杨凌示范区支行以创新服务为犁,深耕小微企业金融“责任田”,开出金融创新“疗愈方”。通过建立高效协调机制,精准走访、快速响应、优化服务,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为科创幼苗引来金融活水,让融资难这一“老大难”问题迎来破冰时刻,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机制筑基:
  疏通堵点打造“高速路”
  一家处于研发扩张关键期的重点招商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曾因轻资产运营缺乏抵押物融资受阻。该行秉持“不看砖头看专利”理念,针对其核心技术优势量身定制方案,高效投放260万元信用贷款。
  “银行的支持让我们更有底气专注创新,这笔资金真是‘及时雨’!”企业负责人感慨道。如今该企业多项技术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发展势头强劲。
  小微企业融资之困,症结在于信息壁垒与传统风控模式的桎梏。该行深谙此理,从机制变革破题:
  支行行长挂帅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构建“一对一”专属对接机制,对区内重点小微企业实施名单制动态管理。
  客户经理踏遍园区厂房,通过常态化走访与定期银企恳谈捕捉企业经营痛点,让信贷资源摆脱“大水漫灌”,实现“精准滴灌”。
  效率是破解融资焦虑的关键。该行开辟审批“绿色通道”,优化流程启动信贷工厂模式,通过材料精简、环节并联、限时办结,以流程重塑锻造“农行速度”,让企业在市场中抢得先机。
  机制深化:
  多维协同构筑“新高地”
  一家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团队创立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动物疫苗研发,正处临床试验关键阶段。虽拥有多项专利,但因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缺乏传统抵押物,融资步履维艰。
  依托融资协调机制,该行联动示范区金融局开展联合走访,搭建“政府+ 银行 + 企业”沟通桥梁。针对其“轻资产、高成长”特点,该行突破传统风控限制,综合评估技术优势、订单情况、研发进度及专家团队背景,仅用5个工作日便完成200万元纯信用贷款投放。
  贷款落地后,该行依托“科技金融服务专班”持续提供政策咨询、结算便利等综合服务,并通过定期回访助力企业链接产业链资源。此次融资不仅解了研发材料采购的燃眉之急,更撬动湖北江夏政府对其母公司追加3000万元投资,实现“金融活水”撬动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
  硕果盈枝:
  金融活水激活发展动能
  “从申请到放款,农行全程跟进,效率远超预期!”某省级农业“专精特新”“瞪羚企业”负责人赞叹道。在季节性收购高峰遇资金周转压力时,该行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主管行长带队现场办公,市分行高效联动,短时间内完成1000万元贷款投放,保障企业生产链条运转。
  机制创新结出丰硕果实:普惠型小微法人贷款余额达1.81亿元,较年初增长6127万元;今年累计为42户小微企业投放普惠贷款超1.3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76.9%。
  从机制破冰到精准滴灌,再到多维协同构筑服务高地,该行正以创新动能深耕金融沃土。下一步,该行将持续深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围绕示范区5条重点产业链,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更快响应,当好小微企业的“金融后盾”,为杨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