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夏季农药使用有讲究安全用药规范请收好
文章字数:1662
      7月2日,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朱顶镇张许村玉米田里,技术人员正在用无人机在给玉米喷洒农药。 李向前摄

  夏季高温多湿,病虫害进入高发期,科学安全用药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全国农技中心最新发布的《夏季病虫害防控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意见》,从对症用药、适期施药、安全防护等多方面提出技术要点,为农民朋友提供了一份实用指南。以下摘登核心内容,供大家参考,做到科学防控,稳产保收。
  科学使用农药
  对症用药。各地依托田间监测、物联网设备数据采集等方式,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动态,正确识别病虫害种类,选择对路的农药品种。优先选用对环境友好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禁限用农药品种。
  适期用药。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特点和农药使用特性,选择适宜时期开展施药防治。害虫在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期防治,病害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防治,杂草茎叶喷雾在2—5叶期防治。各地可结合气象数据和田间病虫害监测数据,明确不同病虫害的最佳施药时间节点,通过网站、短信、App等方式向农户发送施药窗口期预警。
  足量用药。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记的用药量足量使用,既保证防治效果,又不容易刺激病虫害加速产生抗药性。综合考虑作物生育期(如玉米大喇叭口期、芒果膨果期、豇豆苗期)、病虫害发生程度(轻、中、重度)、植保机械类型(背负式喷雾器、自走式喷杆机、植保无人飞机)等影响因素,科学测算每亩用药量和兑水量。
  科学轮换或混配用药。建立区域农药轮换使用台账,明确每个作物生长季内,单一农药品种(有效成分)使用不超过2次,与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特别是防治繁殖速度快、群体大的小型害虫,轮换用药可有效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混配用药前,须进行兼容性预试验:取少量药液混合后静置30分钟,观察若出现乳剂破坏、絮结或大量沉淀的农药品种,则不能相互混配。
  合理施药。夏季适宜施药时间为上午5点—9点和下午4点—8点,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期间不宜施药;风力3级以上或预报1小时内有降雨时,不宜施药。施药人员每天施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个小时。针对玉米等高秆作物病虫害防治,鼓励由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使用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在适宜的时间开展作业,避免人背施药机械进入密闭环境施药。施药后6小时内遇下雨天气,需在雨晴后24小时内补施。
  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时,要严格遵守农药标签标注的农药安全间隔期,特别是蔬菜、水果等夏季鲜食农产品用药,建议在蔬菜大棚、果园等场所悬挂农药安全间隔期警示标牌,标注最后一次施药日期和安全采收日期。对未达到安全间隔期的作物,严禁采摘上市,避免农药残留超标。
  安全施用农药
  精准施药,确保防控作业安全。对于采用植保无人飞机开展夏季病虫害防治的,要确保飞行安全和用药安全。一是加强对植保机械的测试与检修。飞防作业前要对植保无人飞机进行测试与检修,重点测试喷头流量和喷施均匀度,全面检修机具。二是做好飞防药剂的选择。飞防药剂要选择高效、环境友好型的药剂品种,优先选择微乳剂、可溶液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等剂型,禁止在蜜源植物开花期和水产养殖场所、水源地附近开展航空施药,以防造成农作物药害,产生飘移污染周边环境和鱼类、蜜蜂、家蚕等非靶标生物的中毒事件。三是做好航空施药安全管理。在开展飞防作业前,向养蜂人、养蚕人、周边农田的农户、家畜场主以及附近环境敏感场所等发布航空施药预先警示。开展飞防作业时,要严格执行安全作业有关规定,当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时间等因素不适合时,立即停止施药。在喷雾作业结束后,应根据农药标签上的建议,及时在处理过的地块周围树立警示标志,在规定时间内警示人和牲畜不得进入施药地块。
  及时补救,减轻药害损失。在喷施除草剂时,应加装保护面罩,注意选用对临近作物和下茬作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品种,并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如果发生除草剂药害,可在作物叶面及时喷施吲哚丁酸、芸苔素内酯、赤霉酸、磷酸二氢钾等缓解药害。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促根壮苗,增强抗逆性,促进农作物快速恢复生长。
  (本组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朝辉 参考 全国农技中心、中国农网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