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完油菜,紧接着泡田、移栽秧苗……6月18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街道锦源村的农户已将数百亩水稻全部移栽完毕。和往年相比,其中数十亩水稻因前茬油菜收割晚了一周左右,移栽时间也有所推迟。该村党委书记张佳华却觉得很值得,今年这一季的油菜产量和出油率都很理想。
在成都平原,水稻油菜轮作是常见的一种栽培模式。从两种作物周年生产考虑,农时往往精确到数天时间。一般而言,成都平原油菜播种时间从9月开始,最晚在10月20日前后。这样油菜在5月初就能收获,从而为水稻生长腾出足够的时间。锦源村也不例外,水稻油菜轮作,一直有着不错的收成。
然而,近年来,不少田块开始零星出现油菜根肿病的症状,造成油菜产量损失。让张佳华和村民们颇为苦恼。
去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团队受邀来到锦源村开展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该团队根据当地油菜根肿病发生严重程度,给出了技术方案——在土壤处理上,水稻季施返青肥的同时施用土壤调理剂,调理土壤酸碱性,更为关键的是,采用“种子包衣+机械迟直播+抗裂荚”的种植模式,从根源上阻断病原菌传播途径,从而达到防控目标。
“推迟播种期是一个关键措施,能大幅降低油菜根肿病发病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油菜病虫害防控与生物农药创制团队成员、博士邓越表示: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与当地常规播种时间相比,每推迟10天播种,根肿病发病率就会下降5%。
在不影响油菜后续生长以及不影响水稻茬口的前提下,将播种时间推迟20天,效果最好。
这一措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邓越解释,根据成都市的气象数据统计,每年11月后,最高气温会逐步降到20℃以下,在这个温度下,油菜根肿病活跃度大幅下降,从而降低侵染效果。“通过用杀菌剂等成分给油菜种子包衣,能有效避免播种后一个月左右受到侵害。通过推迟播种时间,让种子包衣药效过去后,油菜苗还能继续受到低温的间接保护。”
“前些年每年都会发现一些根肿病症状,今年基本上没发现,且油菜产量和出油率都很理想。”张佳华表示。他的说法在最终测产时得到验证——该技术模式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为73.70%,其中,经过该技术模式处理的田块根肿病发病率为8%,而对照区油菜根肿病发病率为40%。产量上,处理区比对照处理平均每亩增加油菜籽42.13公斤。
张佳华说,采用这个技术模式除了种子包衣上有少量的成本,管理上基本不增加成本,明年将全面推广。
(据《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