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不少西瓜种植户反映,今年拱棚西瓜出现授粉困难、坐瓜率低的现象,部分植株雄花甚至缺乏花粉,另有已坐住的瓜出现开裂问题。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异常、田间管理不当、病虫害侵袭等,建议种植户准确诊断问题成因,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温度变化:影响花芽分化
西瓜花芽分化一般在苗期时就可完成,当幼苗长到1—2片真叶后开始孕育花蕾、分化主蔓上的第1雌花,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开始分化第2雌花,等到幼苗长到5—6片真叶时即可完成第3雌花的分化。
在春茬西瓜定植后,往往天气多处于低温期,不仅接受光照时间短、光照弱,而且在温度偏低、低温弱光的环境条件下,西瓜花芽分化会受到影响,导致难授粉、难坐瓜,有的蔓上即使坐住了瓜,结出的瓜也不周正。
正常情况下,西瓜开花坐果最适宜的温度为25℃ —30℃,此温度环境下的西瓜花朵会萌发出更多、活性与质量更高的花粉,雌花的授粉受精能力也会更强。因此,在西瓜定植后,建议采取有效办法将棚室温度调控到适宜西瓜开花坐果的温度。
营养过盛:旺了棵子不坐瓜
在给西瓜施肥时,有人习惯性过量施用氮肥,造成营养过盛,瓜蔓生长过旺,也就是俗话说的“旺了棵子不坐瓜”,导致瓜纽无法形成或出现畸形瓜。西瓜生长前期不应过量追施氮肥,要注意氮磷钾施用均衡,坐瓜后适当增施钾肥可促进瓜体生长和提高含糖量。如发现西瓜茎蔓生长过旺,可喷用爱多收或助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抑制。
缺乏硼元素:易造成坐瓜难
硼元素直接参与西瓜花芽分化,西瓜花芽分化期如果缺乏硼元素,就会影响花芽的形成,造成坐瓜难。建议西瓜定植前在土壤中施入硼肥,若定植前没施用,花芽分化前要及时叶面补充硼肥。补充了硼元素,西瓜才能正常进行花芽分化,从而正常开花坐瓜。
大水大肥:降低花果期授粉受精质量
西瓜在花期遇到持续阴雨天气,或过多过勤浇大水,会导致花粉活性降低、花粉黏连不易散落、子房与花器发育不良。过多的水还会把雄花柱头上的花粉冲刷掉,或导致雄花的花粉管破裂,造成花果期的授粉受精质量降低、不充分,导致坐瓜困难。建议在西瓜开花授粉前,避免过多或过勤地追施水肥,等到坐住瓜后且长到鸡蛋大小开始膨果时,再根据长势情况适时浇水施肥。
如何预防减少西瓜裂瓜
分析西瓜裂瓜的原因,主要是瓜皮生长速度慢于瓜肉的生长速度。在排除品种因素外,施肥不当、土壤干湿度变化大、放风过大过急都可能造成裂瓜。那如何预防减少西瓜裂瓜呢?
保持棚内温湿度稳定,避免忽干忽湿。棚内温湿度变化剧烈,容易导致瓜皮受损、瓜瓤生长速度变化大,增加裂瓜的几率。浇水、放风合理,保持土壤湿度稳定,棚内温度平稳,就能减少裂瓜现象。当西瓜长到七八分熟时为裂瓜高峰期,放风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即棚内达到28℃左右时拉开风口,等到30℃以上时再逐渐将风口拉大,而不能等棚内温度较高时突然一次性拉大放风口。浇水时应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不能久旱后突然浇大水,这种做法极易引发裂瓜。
合理施肥、浇水。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从定植至坐瓜前只需浇两水(定植水、缓苗水)即可,无需再施肥。
膨瓜期是西瓜需水临界期,浇好这一水至关重要。授粉后在西瓜长到鸡蛋大小时最好不要浇水,可于幼瓜褪毛后及时浇膨瓜水,水量不要过大,同时结合浇水施膨大肥。施膨大肥时应注意瓜秧长势,正常发育的壮秧应重施钾肥,配合施用少量氮肥,可每亩随水冲施高钾型复合肥20—30 斤,防止后期早衰;长势过旺的植株建议只施用钾肥,不用氮肥;长势较弱的植株在施钾肥的同时,适当增施氮肥,后期可少量施肥保持植株长势。为增强瓜皮的韧性、减少裂瓜,应注意增施磷钾肥和钙、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这对预防裂瓜、增加糖分有明显效果。西瓜成熟前7—10天,为了促进糖分转化、提高品质,建议不要浇水施肥。
科学定瓜、选瓜。留瓜应选择在12—14片叶之间进行,留瓜后定瓜也很关键。定瓜时应选留瓜脐小、果型周正的幼瓜,瓜脐大且脐部韧性差的容易发生脐部裂瓜。同时,定瓜后叶面喷施含钙叶面肥和细胞分裂素,以提高瓜皮韧性和生长速度,防止裂瓜现象发生。
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西瓜生长期,遇到温度高、光照强的天气,果实膨大速度较快,但易产生裂瓜。建议叶面喷施甲壳素、芸苔素内酯等,人工协调西瓜生长,有效减少裂瓜。
(本版内容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北方蔬菜报》、全国农技推广网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