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杨凌老科协咨询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成社回复称,据天气预报显示,近期当地发生干热风的风险极大,对小麦籽粒灌浆非常不利,因此做好小麦干热风预防刻不容缓。
浇灌浆水:小麦扬花后10—15天(灌浆初期)及时灌溉,亩灌水量40—50立方米,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0%—75%。
浇麦黄水:乳熟后期(收获前7—10天)若天气预报显示将出现干热风,可小水轻灌(20—30立方米/亩),避免田间积水。
喷灌/微喷:干热风来临前1—2天进行叶面喷水,降低冠层温度。
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尿素和硫酸锌,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具有抗蒸腾作用和生长调节作用的化学药剂,如氯化钙、黄腐酸、芸苔素内酯、海藻酸等。喷施时间应选择每天的清晨(05:00-08:00)和傍晚(17:00-20:00)。以下配方仅供参考。
配方一:每100升水中加入1000克尿素、500克黄腐酸、30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氯化钙、5克水杨酸,于每日清晨喷施;必要时还可以增补200克硫酸锌、200克硫酸锰、100克硅酸钾、50克维生素C。
配方二:每100升水中加入300克海藻多糖、200克甜菜碱、80克脯氨酸、10克纳米氧化铈、0.04克芸苔素内酯,于每日傍晚喷施。
配置药剂时还需加入以下助剂:每100升水中加入50克有机硅助剂,100克聚甘油脂肪酸酯,5克纳米二氧化钛,以降低表面张力、增强药剂延展性、促进叶片吸收。
(本版内容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海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