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蘸)花对黄瓜、丝瓜、西红柿等蔬菜提升精品果率意义重大。但实际生产中,错误点(蘸)花会引发多种生理性病害,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常见错误操作及应对策略。
药液浓度调兑不当
过去,西红柿种植多采用喷花方式,近年来为提升精品果率,点花逐渐成为主流。但部分菜农反馈,西红柿点花后坐果率低、空穗现象严重。经深入了解得知,这些菜农在点花时仅使用防落素,且药量按照以往喷花标准调配,致使点花药浓度过低,无法促使植株养分集中供应果实发育,从而造成萼片生长而果实停滞发育的情况。
为确保保花保果效果,需注意以下要点:
药剂种类选择。防落素副作用较小,但在植株长势过旺或过弱时,保花保果效果欠佳;2,4-D保果能力较强,但浓度较高时易导致果实顶部凸起。建议根据植株实际长势灵活选用药剂。
药剂浓度调整。点花用药量少,配制浓度应适当提高,通常一支防落素兑水400—800克;喷花用药量大,药液浓度需降低,一支防落素一般兑水1.5—2.5千克。同时,配药浓度还应结合气温因素,低温时适当提高浓度,高温时则相应降低。
新型保花保果手段使用。振动授粉器、熊蜂授粉等新型方式,适宜在上午花朵开放时使用,尽量避免在阴天、极端温度及空气湿度异常等恶劣天气下使用。
点花时间选择错误
记者在茄子种植区的调研中发现,不少圆茄感染灰霉病,患病果实的花瓣未及时摘除是重要原因。部分菜农点花时间不固定,在部分花朵尚未完全开放便进行点花操作,导致花瓣包裹果实,后期难以摘除,最终引发灰霉病感染。因此,点花应选择花朵完全开放的当天上午,此时点花效果最佳,且随着果实生长,残花易于摘除,切忌过早点花。
此外,部分种植户在西红柿、茄子等点花蔬菜的点花药中加入咯菌腈以防治灰霉病,这种做法效果甚微。因为点花仅作用于果柄处,作用面积有限,药剂难以抵达病部。而黄瓜、丝瓜等蘸花蔬菜,在蘸花药中添加咯菌腈、扑海因等药剂,可有效预防病害发生。
忽视天气条件进行点花
阴天光照不足,点花会加重植株负担。由于植株光合作用减弱,制造的有机物不足,此时点花易导致畸形果数量增加、果实膨大速度减缓,甚至影响植株后期正常生长,引发早衰。因此,点花应优先选择晴天上午。若遇阴天,需及时补充营养,可通过叶面喷施海藻酸、氨基酸、甲壳素等叶面肥,并加强根系养护,提升根系活力。
过度操作损伤植株
一些菜农为提高产量,将植株上能点的花几乎全部进行点花处理。然而,遭遇不良天气,光照不足,植株生长受阻,抗病能力下降,致使“小黄点”(靶斑病)病害迅速蔓延。
在低温弱光环境下,植株生长势弱,应减少点(蘸)花操作,让植株自然生长,降低生殖生长的营养消耗,避免抗逆性降低。
(综合《北方蔬菜报》、全国农技推广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