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未来十天北方冬麦区高温少雨
豫晋陕小麦干热风防范刻不容缓
文章字数:2315

  近期,持续干旱天气侵袭多地,小麦生长面临严峻挑战,干热风灾害风险加剧。干热风作为小麦生长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会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籽粒干瘪,严重威胁粮食产量与质量。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障小麦稳产丰收对端牢“中国饭碗”、维护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在此关键时期,积极做好小麦干热风预防工作刻不容缓。本期聚焦“近期干旱下小麦干热风预防”,为大家梳理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实用技术及成功经验,期望能为各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助力广大农户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丰收成果。
  近期干旱对北方冬小麦影响几何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河南、陕西、山西等省部分地区近期将出现干热风天气。这种灾害性的天气与墒情偏差影响叠加,将对正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的北方冬小麦带来哪些影响?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韩丽娟说,预计5月14日至17日,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陕西关中等地无有效降水,日最高气温将在32℃以上,其中16日至17日将超过35℃,局地可达37℃以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等地冬小麦干热风风险高,河南焦作、洛阳,陕西渭南、咸阳,山西临汾、运城干热风风险很高。
  干热风天气主要是温度突升、空气湿度低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出现在小麦灌浆期间,它可使小麦失去水分平衡,严重时可造成小麦大面积干枯逼熟死亡。
  韩丽娟说,近年来,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小麦灌浆期气温偏高,干热风灾害有偏重发生的趋势。2001年、2014年、2022年、2024年都发生了较重的干热风灾害。
  “干热风天气影响冬小麦灌浆,尤其部分麦区叠加缺墒影响,可能导致小麦早衰。”韩丽娟建议,根据天气预报,各地优化叶面肥、生长调节剂配方,实施“一喷三防”作业,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与抗蒸腾作用;对土壤墒情较差、有微喷灌设备的地块,可在干热风来临前适量喷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冠层温度,减轻干热风影响。
  什么是干热风
  什么是干热风?干热风是怎么产生的?“干热风是小麦灌浆至成熟期出现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其特征为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会导致小麦蒸腾加剧,水分散失过快,从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灌浆。”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晨阳向记者介绍,一般来说,当日气温高于30℃,田间相对湿度低于30%,且风力≧3米/秒时,可判定为轻型干热风过程;若14时气温高于35℃,田间相对湿度低于25%,同时风力≧3米/秒,则为重型干热风过程。
  “就像人会中暑一样,小麦也会‘中暑’。”王晨阳解释道,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高温、低湿、强风三者叠加,加速了水分的蒸发和植株的蒸腾,加速小麦植株衰老,缩短灌浆时间,最终形成“逼熟”现象。若未及时防控,千粒重可能下降2—3克,影响产量。
  干热风危害的时期
  在开花和子粒形成期: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主要是高温低湿型干热风,是北方麦区干热风的主要类型。这种高温低湿天气使小麦芒尖干枯炸芒,颖壳呈灰白色或青灰色,叶片卷曲凋萎,造成小麦大面积干枯逼熟死亡,严重威胁产量。
  在灌浆成熟期发生:则会使日灌浆速度突然出现下降现象。在小麦灌浆期温度超过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小麦淀粉总含量随之下降,当温度达40℃时,总淀粉含量最低。
  当小麦遇到干热风时,田间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水分供应不足,小麦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在灌浆期时出现热干风,会导致灌浆期的时间缩短,粒重下降,造成减产;而到了成熟期时,出现早熟现象,缩短生育期,秕粒增多,同样造成减产。
  小麦干热风的发生条件与危害干热风灾害是在高温、干旱和大风的气候条件下,小麦受环境高温、低湿的胁迫,根系吸水来不及补充叶片蒸腾耗水,导致叶片蛋白质破坏,细胞膜受损,叶组织的电解质大量外渗。北方麦区小麦在灌浆期间,常遇高温、低湿并伴随着强烈的西南风而形成大气干旱,若此时土壤水分不足,会使小麦植株体内水分供求失调,导致籽粒灌浆不足,灌浆时间缩短,粒重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小麦减产。
  干热风即将来袭  杨凌农科专家教你科学防范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郭媛媛 仵佳伟
  为最大限度减轻干热风危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陕西省小麦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王东提出以下技术措施与注意事项,供广大种植户参考采用。
  一、应急灌溉
  可提前2—3天采用喷灌、微喷灌或滴灌方式,每亩灌水约20方;也可在高温当天清晨进行喷灌或微喷灌,每亩灌水5方左右。需特别注意,切勿在干热风来临前大量浇水,以免引发热蒸现象,加重高温危害。此外,大量灌水后小麦根部土壤松软,遇大风易导致大面积倒伏。若采用沟渠畦田地面灌溉,建议提前4—5天进行。
  二、喷施叶面肥和化控药剂
  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硫酸锌等,还可添加氯化钙、黄腐酸、芸苔素内酯、海藻酸等具有抗蒸腾和生长调节作用的化学药剂。喷施时间宜选在每日清晨(05:00—08:00)和傍晚(17:00—20:00)。以下两个配方可供参考:
  配方一:每100升水中加入1000克尿素、500克黄腐酸、30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氯化钙、5克水杨酸,于清晨喷施;必要时可增补200克硫酸锌、200克硫酸锰、100克硅酸钾、50克维生素C。
  配方二:每100升水中加入300克海藻多糖、200克甜菜碱、80克脯氨酸、10克纳米氧化铈、0.04克芸苔素内酯,于傍晚喷施。
  配置药剂时,需添加助剂增强效果:每100升水中加入50克有机硅助剂、100克聚甘油脂肪酸酯、5克纳米二氧化钛,以降低表面张力、增强药剂延展性并促进叶片吸收。
  若采用无人机喷防,需严格遵循作业技术规范:多旋翼无人机作业高度保持在2.0—2.5米,飞行速度4—5米/秒,喷液量30升/亩。药液温度控制在15℃—25℃,防止高温挥发。当风速>3米/秒时,启用防风喷头,确保雾滴飘移率<15%;遇6—7级大风,添加0.1%黄原胶等抗飘移制剂,可使雾滴沉积量增加50%,同时降低飞行高度0.5米,喷液量增加15%。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张朝辉参考新华社、《河南日报》、大象网等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