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陕西永寿:科技赋能精准施策全力打好抗旱保粮攻坚战
文章字数:1337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齐巨儒
  面对今年春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少超三成的严峻旱情,陕西省永寿县以“稳面积、保产能、促增收”为目标,科学部署、分类施策,构建起全链条抗旱体系。截至5月6日,全县25.8万亩小麦、2.65万亩油菜及4.09万亩已播种玉米,在旱情考验下田间长势总体平稳。
  旱情告急:数据背后的严峻挑战
  监测显示,永寿县1—4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1.5℃,降水量仅47.3毫米,同比减少34.2%。土壤墒情从4月初的“轻旱”迅速恶化为5月初的“重旱”。5月6日数据显示,0—2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为39.5%—44.8%,南部镇村旱情尤为严重。尽管未来15日预计有3次分散小雨,但难以彻底缓解旱情,抗旱保苗已进入关键阶段。
  “小麦拔节期遭遇高温大风干旱,株高明显偏低,存在减产风险。”该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孙艳妮道出担忧。为此,永寿县以“分类管理、科技抗旱”为核心,构建起“监测预警—技术指导—资源调度”的全链条抗旱体系。
  科学部署:织密抗旱责任网络
  入春以来,永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深入7个镇办、25个行政村研判旱情苗情,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县农业农村局成立7个抗旱技术服务组,组织35名农技专家开展17场田间实训,发放4200 余份技术资料,指导农户落实镇压保墒、水肥调控等关键技术。
  针对不同区域旱情,永寿县推行“一田一策”。在有水区,店头镇樊家河村等4600亩麦田通过水渠引水补灌;合作社与种植大户采用喷灌技术,覆盖1.64万亩农田,节水效率提升40%。在缺水的渠子镇、常宁镇等旱塬地带,创新推广“整地—覆膜—播种”一体化作业,减少土壤水分流失,抢墒播种春玉米;古屯村等示范区实施膜下滴灌,保障出苗率。
  “抗旱保粮是政治任务,必须扛牢责任!”该县县长杨孟珠在调研中强调。目前,全县已动员镇村干部与农技人员2000余人次,形成三级联动抗旱网络。
  科技支撑:打出防灾减灾组合拳
  4月25日,永寿县召开抗旱强春管现场会,推广无人机统防统治技术。在常宁镇、马坊镇、店头镇等小麦主产区开展“一喷三防”作业,通过精准配比杀虫剂、叶面肥、抗旱剂,实现防虫、抗旱、防干热风“三效合一”。全县无人机统防统治示范面积达2.99万亩,采购噻虫・高氯氟389.88公斤、联苯・噻虫胺2990 公斤等杀虫剂,以及98%磷酸二氢钾4249.4公斤 、0.01% 芸 苔 素 内 酯424.94公斤等叶面肥与生长调节剂,带动农户群防群治面积27.25万亩次。农技部门推广的“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抗旱剂”套餐,有效提升小麦抗逆能力。
  分类施策: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永寿县按照“保夏粮、扩秋粮”应急机制,南部镇村聚焦小麦灌浆期补水补肥,北部旱塬区域提前规划豆类、荞麦、糜谷等短生育期作物6.2万亩。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墒情监测—品种推荐—技术服务”全链条保障体系,对未播种地块,指导农户根据墒情选择郑单958、中黄13等生育期短的玉米、大豆品种;对墒情不足地块采用硬茬直播,探墒播种。
  同时,启动农业保险快速理赔通道,确保受灾农户减产不减收。
  长效规划:科技赋能抗旱保产
  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蒙宏鑫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四项工作:持续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每7天喷施一次调节剂和叶面肥;年内新建4处节水灌溉项目,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统筹用好农业抗旱救灾资金;督促保险公司加快小麦受灾理赔。
  当前,永寿县正以“科技抗旱、抢墒播种、秋粮补损”三线并进,全力打赢抗旱保粮攻坚战,用科技与汗水在黄土地上书写粮食丰收新篇。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