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气候多变致风雹灾害果园粮田如何科学“疗伤”
文章字数:2285
  
  季节交替之际,气候变幻莫测,冰雹、大风等灾害频发,果园、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极易遭受重创。这些突发灾害不仅威胁作物生长,更关乎粮食安全与果农、粮农的切身利益。为此,本期特别梳理果树、小麦、玉米等应急管理措施,从灾后现场清理、受损植株抢救,到病虫害防治、灾后追肥补养等方面,提供科学、实用的应对方案,助力农业生产者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守护辛勤耕耘的成果,筑牢农业生产安全防线。
  果树
  清园处置。及时疏剪被砸断、风折的枝条,涂抹伤口保护剂,提高伤口的愈合能力。全面清除果园地面上沉积的残枝、落叶、落果等,挖坑深埋或清运到园外,减少病害侵染源。
  树体保护。果树受灾后枝干、叶片和果实上会有大量伤口,树势较弱,抗病能力降低。全园应及时喷布广谱性内吸性杀菌剂,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两次,预防病菌侵入,保护枝干、叶片和果实上的伤口,降低病害发生。
  分类处置果实。及时摘除无商品价值的重伤果。尚未完成疏果的,在定果时宜优先疏除雹伤果。对雹伤果实占比较大的树体及园区且尚未完成套袋的,不建议再继续套袋。
  补肥强势。为促进树体、果实、叶片快速恢复,叶面喷布1次0.3%磷酸二氢钾或0.3%尿素溶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可结合芸苔素内酯等营养调节剂喷施。及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挂果树每株0.5—1千克,小树酌减,可结合6月上中旬的肥水管理同时进行,浅沟施入,防止断根。
  搭建防雹网。冰雹具有形成快、历时短、突发性强的特点,紧急预防难度大、效果差,防雹网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防雹措施。果农可采用屋脊面半自动或全自动智能防雹网。防雹网要在3月底前及早展开,有效防御,保护树体和果实,11月底前收卷,避免下雪损坏。
  修缮果园设施。修整加固果园大棚、立柱、钢丝等设施,修缮果园电源、水肥一体化设施等设备,疏通园沟、路沟,做好排水防涝措施。
  地膜玉米
  目前,地膜玉米正处于出苗—拔节前期,雹灾对植株的危害主要为叶片损伤、地上部折断、植株倒伏、伤口感染腐烂、冻伤等。苗期植株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只要生长点不被砸伤,基本都能恢复生长。雹灾后的田间管理需根据玉米生育期和受灾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重点要加强水肥管理,以促进植株恢复、减少损失。
  伤口消毒:叶片伤口易感染细菌或真菌引起腐烂,可喷施5%菌毒清、25%丙环唑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治。
  及时补肥:有滴灌条件的地块,可以通过滴灌追施速效氮肥+芸苔素等生长调节剂;没有滴灌条件的地块,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生长调节剂,改善植株的营养条件,增强植株抗逆性,加快植株生长恢复进程。
  尽快排水: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涝害。
  扶苗:及时扶起倒伏玉米植株,挑开缠绕在一起的破损叶片,以使新叶顺利长出。
  地膜处理:破损严重的地膜,待玉米恢复生长后,可以揭膜喷施除草剂;轻微破损地膜,先不要揭膜,以提高地温为主,后期杂草长出后再定向喷施灭生性除草剂。
  补苗毁种:田间死苗率在30%以内,若玉米处于3叶期前,可以用移苗器移栽补苗;若处于4—6叶期,不适合移栽补苗,建议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单株产量。死苗率超过30%,可在死苗位置补种豌豆、绿豆等短生育期作物,提高经济效益,或者直接毁种。
  小麦
  雹灾应对措施:穗部落粒严重、损失在八成以上的,建议收割青贮或粉碎还田后立即补种其它作物(建议种植夏玉米或夏大豆)。叶片部分损坏、穗部部分落粒、损失较轻的麦田,籽粒仍可以灌浆,建议尽快喷施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预防病害,促进灌浆,减少损失。
  倒伏应对措施:大风造成倒伏的麦田,虽然小麦已处于灌浆中后期,但上部节间仍有部分恢复直立生长的能力,上部叶片仍可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保证一定的产量,不要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收获时,收割机应降低速度、放低割台,从麦穗倒下的反方向收割,减少损失。
  蔬菜
  及时摘除地上部受损的叶片,生长点等。如果生长点受了损伤,应尽快去除,通过留侧枝的方式换头。对于茎干折断的,可通过留侧枝恢复生产。如从基部折断,需尽快补苗换苗。
  喷施广谱性药剂预防病虫害。冰雹发生后,植株地上部机械损伤较多,病菌易侵染,容易发生细菌性炭疽病、绵疫病、晚疫病等,同时蚜虫、白粉虱等也易发生,因此要及时进行广普性药剂防控;通过叶面喷肥的方式促植株快速恢复生长。由于叶片受损,植株蒸腾作用下降,根系吸肥能力降低,可通过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加0.3—0.5%尿素混合液以及其他叶面肥促进植株快速恢复生长。
  冰雹后暴晴,适当遮荫。冰雹后植株长势较弱,新出侧枝较为柔嫩,要适当遮阳降温,避免病毒病的发生。
  西瓜
  受灾较重:雹灾后1—2天秧苗死亡的,能采收的及时采收,不能采收的直接拔除秧苗,改种应季蔬菜。
  受灾较轻:雹灾后1—2天秧苗未死亡的,应及时进行田间瓜秧整理,剔除已死瓜秧。对瓜秧相对完整、受害轻的,可亩追肥平衡性水溶肥5—8公斤,及时浅锄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同时,加强对白粉病、蔓枯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豆类
  豆类作物的再生能力较强,在苗期遭受雹灾后,只要子叶节未被打断,而且子叶节处有部分茎皮,经过加强田间管理,仍能恢复生产,还能形成分枝、开花、结荚。
  及时排水和中耕松土。冰雹伴随多的雨水,造成田间积水、地面板结、田间湿度过大,严重破坏了根系的生长环境。因此雹灾后及时清沟排水,以降低土壤湿度,并及时连续进行2—3次中耕松土。
  及时化学调节和叶面喷肥。在基本没有枝叶的豆类作物田里,可选用叶面肥、细胞分裂素、芸苔素内脂等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及时喷施,待长出枝叶后再加强喷施叶面肥。
  及时追肥。使其尽快恢复生长,促进后期的生长发育,以补灾害损失,一般地块每亩可追施尿素5—8公斤。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朝辉 参考光明网、《河北科技报》等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