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蔬菜黄叶、徒长难根治 梳理细节是关键
核心提示:春茬蔬菜盛果期生理性病害频发,徒长、黄叶、沤根是重点防治对象
文章字数:2384


  近段时间,有一些菜农反映处于结果盛期的蔬菜出现了不少生理性问题,如黄叶以及徒长等。生产中,菜农们可以系统地梳理蔬菜生长过程中的管理细节,涵盖土壤改良、施肥灌溉、温湿度调控等方面,从而为后续问题的解决制定可行方案。
  引发黄叶的原因
  一是早衰造成的黄叶,一般是老叶先发黄。蔬菜进入旺盛期,生长期较长,若土壤环境不佳,根系很容易发育不良、根群小、根量不足,营养吸收能力差,而植株整体营养需求量极大,部分老叶中可移动的营养便会流向新叶,继而出现黄化情况。
  二是缺素造成的黄叶。当前棚温适宜,蔬菜生长迅速,加之留瓜较多,所需营养也多。而在日常用肥过程中,一些人多注重大量元素的冲施,却忽略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或者补充方式不恰当,这就导致新生叶片因缺乏锌、铁等微量元素而发黄且变小。
  三是根部病害造成的黄叶,如根结线虫、根腐病等。根系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一旦根系受损或发生病害,功能会下降,营养吸收受阻,蔬菜会因营养缺乏而黄叶。根部病害发生初期,生长点叶片会发黄,若遇高温强光天气或久阴乍晴后,植株还会表现出萎蔫现象。
  养根护叶是根本
  改良根系生长环境,提升根系功能是缓解蔬菜黄叶的根本。
  一是确认是否有根部病害发生。当前正值根结线虫的高发期,往年曾有根结线虫发生的棚室,则应提早选择合适的杀线产品进行冲施或灌根,如噻唑膦、阿维菌素或微生物菌剂,配合甲壳素等促进生根的产品一同使用,效果更佳;用药时,菜农应结合所使用产品的持效期,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宜的用药间隔时间,以此确保用药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是加强养根工作。若根系没有感染病害,只是根量少,整体功能差,应均衡施肥,加强养根工作。前者既是补充营养又是改良土壤,后者是促生根系,促进营养吸收。结合近几年的实际情况,蔬菜黄叶多与土壤盐渍化程度高有关,因此科学施肥是改善黄叶的第一步。建议菜农进行测土,根据检测结果合理施肥,多数情况是土壤中大量元素超标,元素间拮抗抑制了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而引发了黄叶。针对这种情况,应多冲施微生物菌剂或甲壳素、海藻酸、氨基酸等功能型产品,既能促进土壤中养分的二次吸收,又能改良土壤。
  三是合理补充营养。在根系异常情况下,应结合叶面补肥,以营养型叶面肥配合氨基酸叶面肥,这样能保证营养被快速吸收。
  四是适当减少留瓜数量。筛除部分畸形花以减少留瓜数量,并随时摘除虚枝、弱枝,减少营养消耗。
  忽视夜间温度调整
  到了春季,有菜农仍延续冬季管理习惯,造成棚室夜温偏高,导致蔬菜出现徒长,表现为茎秆细长、开花坐果少、畸形果多等现象。
  春季蔬菜徒长,多是夜温高导致的。据了解,有菜农很重视白天棚温控制,能根据蔬菜生长温度需求及时进行调整,但夜温调整就比较随意。眼下气温日渐升高,如果保温过度,当夜温高时,植株呼吸作用旺盛,有机营养消耗多,植株就会发生徒长。由于有机营养大量消耗,花芽和果实也得不到足够营养供应,进而出现落花落果、畸形果增多,降低整体产量。
  肥水用量不合理
  为保证植株生长,无机养分的补充非常重要,特别是进入开花坐果期的蔬菜,肥水需求量大,大量元素水溶肥施用频繁,若肥料用量不合理,会导致植株营养失衡,造成植株徒长问题出现。
  气温升高后,蔬菜生长加快,土壤水分蒸发也加快,于是有菜农增加了浇水次数或者加大了浇水量,这样容易导致植株出现徒长。
  控旺应以物理措施为主
  植株出现徒长,控旺应根据徒长程度,以物理措施为主,化学控旺为辅。常用的物理控旺措施是温度调控、肥水调控,植株调控。
  温度调控主要是调控夜间温度,根据天气变化,白天合理通风,傍晚安排好保温被拉放时间。降低棚内夜温,可通过晚放保温被或夜间留通风口解决。晴好天气时,对苦瓜、丝瓜等喜温蔬菜,可在棚温降到20℃时关风,18℃时放保温被;对辣椒、茄子等蔬菜,应适当推迟关风口的时间,可在17℃左右关风,15℃左右放保温被。此外,也可在放保温被前预留一个小通风口,促进通风降低夜温。通常放保温被后,上半夜温度保持在18℃-20℃,下半夜温度保持在14℃-16℃,最低温度不低于12℃,是比较合理的。当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12℃时,可不放保温被。
  肥水调控即适当控制肥水用量。生长前期的蔬菜,因本身养分需求量少,且底肥施用充足,管理中可少用肥或不用肥。进入开花坐果期后,植株生长快,养分需求多,追肥应以平衡型或高钾型肥料为主,尽量少用高氮型肥料,促进植株生殖生长,防止营养生长过于旺盛。同时注重根系养护,多施用甲壳素、海藻酸、微生物菌剂等功能型肥料,培育健壮根系。
  植株调控主要指合理留果和整枝打杈。以番茄为例,一般番茄每穗留果4个左右,当番茄植株出现徒长后,可适当多留果,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对茄子、丝瓜等连续坐果性强、侧枝萌发能力强的蔬菜,通过适时摘心换头抑制植株徒长,增加叶片和雌花数量,从而提高产量。
  当植株徒长较为严重或者物理措施难以控制时,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控旺,如使用助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缩短节间、减小叶片,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运输,提高蔬菜产量。需要注意的是,生长调节剂一定要控制好浓度,且不要连续喷施,以免控过了头,影响蔬菜正常生长。
  浇水不当易导致沤根
  有菜农反映浇水过后根部病害发生特别严重。其实,土壤中的病原菌一直存在着,并不是因为浇水就大量增加,
  为什么在浇水后病害发生最多呢?浇水过大后,土壤中氧气缺乏,植株根系活性减弱,尤其是浇水较多、土质较黏发生沤根时,根系抗性大为减弱,土壤中的病原菌趁机完成侵染,引发病害。
  浇水时,要控制好浇水量,做到水过地干,避免出现积水,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氧气供应维持根系所需。
  蔬菜定植后,浇水是个大问题,每年都有因为菜农一次性浇水过大,导致蔬菜沤根情况的发生。因浇水不合理出现沤根,轻则导致植株长势变弱、产量降低,重则引发严重的根部病害,出现大面积死棵。
  (本版内容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北方蔬菜报》、全国农技推广网等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