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国春耕春播由南向北全面开展,水稻是今年大面积提单产的重点作物。广东台山是今年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之一。一大早,记者跟随广东省农科院的专家赶到台山。
在台山海宴镇的水田,农户正驾驶着农机进行插秧,每株水稻的间距在16厘米,而以往每株水稻的间距在20厘米到22厘米左右。通过合理密植技术,水稻的间距缩短了,每亩水稻的产量预计将提升10%左右。
合理密植技术是水稻提单产的重要举措之一。去年,广东省农科院在惠州、中山等地开展合理密植实验,单产增幅最高达到28%。
广东省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傅荣富介绍:“丘陵地区的很多小的地块没办法实现机械化,原来我们最薄弱的就是机插秧环节,现在机插秧环节比例已经到了80%左右。我们要努力把机插秧比例实现到90%以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试验田增产效果明显,但不少大田在质量、管理能力、耕种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大面积推广水稻密植后遇上夏季台风、降雨等天气的影响,会不会“水土不服”,大家心里都没有底。除此以外,农户们最关心的还是“经济账”。
广东省台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荣俊说:“合理密植之后,农民的种子和秧盘的农资需求增加,所以增加了他们的成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合理密植之后,因为我们这里是高温高湿的地区,病虫害风险也会增加。”
截至目前,台山在十个镇1万亩水田上推广水稻合理密植技术,并通过试点推广的方式,逐步扩大合理密植面积,让更多农户接受这项技术。
推广水稻合理密植技术,需要大量抗倒伏、抗病能力强的优质秧苗,因此也对水稻选种育秧等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选育更优质的水稻品种,专家告诉记者,每年他们都会在已有水稻基础上进行改良,让农户种上更加优质的品种。
“今年的主要研究方向,一个就是高产,同时我们在高产的基础上,要保持稻米的优良品质,把抗病性、抗倒性结合在一块,为单产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柳武革说。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