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从“歇脚处”变“心归处”民宿经济何以持续升温?
文章字数:2321
    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费石庄村的“桃花树下”民宿。

    清明假期,市民在成都周边民宿游玩。

  春和景明,踏青正当时。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多地民宿凭借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服务,火热走俏。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假期期间,热门城市民宿预订量和搜索热度显著增长。民宿经济何以持续升温?
  □订单火爆,民宿经济“春暖花开”
  赏花、露营、登山、采茶……明媚的春日带动出游热情,不少民宿人气暴涨,入住率持续攀升,清明假期一些民宿甚至“一房难求”。
  走进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的花舞人间景区,樱花如雪、海棠垂丝,绣球花海与紫藤瀑布交织成一幅春日画卷。传家合院民宿坐落在景区内,放眼望去尽是无边春色。民宿主理人钟伟告诉记者,清明假期,客房入住率飙升至80%以上,比平时翻了一番。
  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的栖漫悦林谷民宿,距离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仅2公里。“张家界旅游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民宿的生意。我们不仅清明假期满房,接下来‘五一’的房源也十分紧张。”栖漫悦林谷负责人李祥球说。
  随着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注重细节和人性化服务的民宿,受到越来越多外籍游客青睐。
  “现在不少民宿已经变为旅游目的地。”李祥球表示,以慢节奏、亲近自然为特点的乡村民宿,不仅能为都市游客带来山野的新鲜感,还能让外籍游客领略中国乡村的独特韵味。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城市居民对本地民宿的预订热度增长近三成,成都、三亚等目的地热度居前。
  □不止于住,“民宿+”拓展多元体验
  “现在的民宿太会‘整活’了,一边涮火锅、一边赏桃花,太合适了。”在成都市龙泉山悦见云山民宿的桃林露台上,李女士和她的朋友围炉而坐。锅中红汤翻滚,花瓣随风飘落,李女士说:“这顿火锅吃出了‘仙气’!”。
  今年春天,这家民宿和海底捞合作推出“桃花火锅”快闪店,“桃花树下吃火锅”成为潮流。“将自然美景与火锅美食巧妙融合,为游客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消费体验。”悦见云山民宿店长黄阳介绍,清明假期日均接待上百人用餐、喝下午茶,房间几乎提前一周就订满了。
  黄阳说:“春天赏花,夏天摘果,秋天露营烧烤,冬天围炉煮茶。在我们民宿,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玩法。”
  在满足游客基本住宿需求之外,越来越多民宿开始探索与其他业态的融合,丰富游客体验。
  走进位于上海市崇明区竖新镇大东村的昊天小筑民宿,庭院里繁花似锦,村庄周边的油菜花、桃花等也开得正好。
  为了让住客留下美好的旅行记忆,昊天小筑在清明假期邀请专业摄影师,推出旅拍服务。此外,小朋友们还能在花园里采摘花瓣和树叶,参加民宿组织的植物拓印帆布包体验活动。
  “我们会结合时令,打造主题多样的体验活动,让客人常来常新。”如今,昊天小筑在周末和节假日能维持90%以上的入住率,其中八成以上是老客。主理人陆成福说,民宿火热的秘籍,在于“用心把特色做足、把服务做好、把内容做精”。
  “当下,民宿消费主力更注重情绪价值和文化体验。”湖南省旅游民宿协会执行会长李文彦说,民宿是一种文化性的创新旅游产品,内容需要不断迭代和优化,让民宿从“歇脚处”变为“心归处”。
  □体验为钥,做好特色文章
  在河南洛阳,游人入住古风民宿后,能在水墨纱帘中沉浸式感受古都魅力;在北京延庆,露营风帐篷民宿让人既收获户外体验,又享有高品质住宿空间;在湖南浏阳,住客在民宿管家的带领下挖春笋、制作艾叶粑粑、缝制夏布香包……
  “发展民宿经济,关键要做好特色文章。”成都市龙泉驿区民宿协会会长赖云金说,现在人们在旅游消费中特别注重“松弛感”和“仪式感”,渴望在旅行中深入感受当地特色文化和生活方式,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
  有民宿经营者告诉记者,特色活动搞得好,可以成为民宿的标签,游客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活动体验过程,也能为民宿带来更多流量和曝光度。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民宿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目前已达33.1万家。业内人士指出,与标准化的酒店住宿不同,民宿没有统一标准,注重个性化与体验感,其经营者往往能更敏锐感知潮流趋势,更快打造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产品。
  民宿经济升温,引发社会关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表示:“进一步提升民宿经济的活力,需要强化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发展。同时,民宿从业者也应当注重特色文化挖掘与数智科技赋能,深化服务培训、强化口碑意识,以此形成民宿的核心竞争力。”
  打破“千宿一面”,民宿以“特”制胜
  春日正盛,登山踏青成为热门之选。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地民宿以其特色化、品质化服务火爆。途家民宿数据显示,平台清明期间热门城市的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两成。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城市居民对本地民宿的预订热度增长近三成,成都、三亚等目的地热度居前。这场始于乡村的住宿革命,正凭借鲜明的特色定位,从“千宿一面”的红海竞争中突围,成为激活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民宿的爆火,源于消费者对个性化、沉浸式体验的追求。与标准化酒店不同,民宿以“在地文化”为核心竞争力,将住宿场景转化为文化体验的载体。例如,洛阳的古风民宿结合汉服体验、古风剧本杀,打造沉浸式文化场景。途家数据显示,“古风”“露营”“户外”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激增200%以上,印证了游客从“观景”向“体验”的消费转向。
  要让民宿经济从“爆红”走向“长红”,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挖掘特色。一方面,需依托地域文化打造IP。如青岛崂山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聚焦“山海+”IP,整合山、林、海、湾资源,发展“民宿+非遗”“民宿+精致农园”等业态,形成农文旅融合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需顺应消费趋势创新业态。如崂山区推出的“观星手绘地图”与观星民宿联动,吸引游客体验“星辰之约”。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张朝辉参考《经济参考报》《大众日报》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