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公安部等部门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出解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方晓华在会上表示,在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方面,将重点试行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制度、用好承诺达标合格证、“下狠手”整治抽检合格率偏低品种。
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对完善食用农产品协同监管做出专章部署,强调要加强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方晓华表示,果菜茶、肉蛋奶这些“菜篮子”产品,谁都离不开,每天都要吃,质量安全非常重要。加强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全链条监管,更高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更健康,为此农业农村部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试行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制度。农业农村部已印发通知,对部分抽检合格率偏低的品种,根据生产方式、质量控制能力划分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对采用安全绿色优质种植养殖方式、能够保障质量安全的,适当降低巡查检查频次,抽检合格后上市;对生产方式存在较高质量安全风险的,加强过程管控,采收出塘前严格把关,每一批都要速测,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协同联动,在入市环节实行差异化准入。
二是用好承诺达标合格证。承诺达标合格证是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的一项新制度,是压实生产者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这两年,农业农村与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动这项制度实施,目前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能做到常态化开具,农户开具的比例也在加大,不少地方还积极探索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在逐步建立健全查验制度。后续将进一步用好这项制度,指导生产经营主体规范开具、收取、保存,通过提供便捷式打印、上门速测等服务,鼓励引导小农户开具,提高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使用的覆盖面;同时,与市场监管部门一道推动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严格查验把关,有证的快速入市,无证的进行检测,合格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三是“下狠手”整治抽检合格率偏低品种。针对这些品种的种植养殖特点、药物残留风险隐患等制定“一品一策”攻坚治理方案,突出严打严管、重典治乱,从严查办违法使用禁用药物行为,严格管控常规药物残留超标,情形严重的移送司法部门,推动落实行政拘留、行刑衔接等措施,确保整治工作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人民群众可感可及。 (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