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
2025年,杨凌现代农业怎么干?2月13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召开了2025年工作会议,大会为今年杨凌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描绘了一幅新的发展蓝图,奏响了杨凌“国家队”的奋进曲。
过去的一年,杨凌全力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面对这一关键节点,持续深入发展现代农业,既是杨凌的初心,更是目标和方向。
锚定目标,乘势而上。打开2025年杨凌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书”:研发经费增长6%,新增各类科技研发及转化平台8个,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80%,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面积稳定在1.2亿亩、效益达到300亿元……
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项以上、审定登记新品种90个以上、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635人以上
科技协同创新,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新的一年,杨凌将持续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实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行动,合力推进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四主体一联合”等创新平台。聚力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生物育种、农业节水、耕地保护、生物安全、智能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项以上。
加快打造旱区种业硅谷,深入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业核心技术攻关,审定登记新品种90个以上。培优引强种业企业,引育种业领军企业1家以上。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635人以上。
示范推广提升产业带动新效能
——推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新创业,新建成果转化或示范推广基地50个以上,面向旱区开展农业科技培训4.6万人次以上
新的一年,杨凌将持续提升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智效。全力抓好8个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新创业。增强辐射旱区推广效能。深入推进良种示范推广“4455”计划。
继续办好国际种业论坛、国际种业展和全国小麦、玉米、油菜等新品种观摩活动。加快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杨凌)培训基地建设,面向旱区开展农业科技培训4.6万人次以上。
积极服务陕西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探索“企业+团队+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模式,构建全链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新建成果转化或示范推广基地50个以上。围绕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加强技术集成示范。
乘势而上继续办好杨凌农高会,坚持服务“三农”办会宗旨和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品牌化方向,持续加大农高会市场化改革步伐。
国际合作
开创农业对外合作新格局
——积极探索市场化培训新业态,拓展与非洲国家农业领域交流合作,引进培育外贸企业8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25%
新的一年,杨凌将紧盯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方案》提出的任务目标。积极争取承办上合组织成员国农业部长会议,配合举办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办好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推动形成一批务实合作成果。
持续深入探索市场化培训新业态,完善“培训+”模式。将海外示范园纳入示范推广基地管理,统筹推动技术、品种、装备“走出去”。拓展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建好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争取参与“兴农惠民伙伴行动”等国家外交行动计划。
加快杨凌自贸片区及陕西杨凌综合保税区建设,推动“保税+”业态创新。打好外贸拓展硬仗,引进培育外贸企业8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25%。
抢抓机遇,乘风破浪。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25年,杨凌示范区将认真履行国家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奋力开创履行国家使命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为服务农业强国建设、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