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养生话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以中药材为特色的中药面包前段时间就成为年轻人养生“新宠”。
《2024年药食同源趋势洞察》显示,传统养生需求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年龄段占比达到35.9%。“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从行业的市场规模来看,健康养生产业市场规模在2022年已经达到7082亿元,眼下仍在不断增长中。那么,农业品牌能否借力“养生”实现销量增长?
开启“养生局”的中药面包
提起面包,很多人想到的是奶油、果酱,但最近出现了掺有黄芪、黄精、茼蒿等中药材的新面包,被称为中药面包。
中药面包的功能已经不只局限于“填饱肚子”,还能健脾养胃、消暑、美容养颜,提供一些养生功能。而这一创新正好迎合了年轻上班族的需求,于是便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养生面包风”。
杭州第一家中药面包店“四气五味·药食无界灵感烘焙局”推出了一系列中药面包,一个月销量能达到40万元。
这家老板有医学背景,自制面包过程中突出了浙江本地的“浙八味”和“新浙八味”中的杭白菊、铁皮石斛、覆盆子等,比市场上的普通面包更受欢迎。
要做好中药面包,同仁堂等专业机构似乎更有优势。
同仁堂在北京开了两家“知嘛健康”门店,售卖陈皮肉桂苹果酥、罗汉果蓝莓欧包、枸杞原浆牛角包等中药味浓郁的烘焙食品,单价在18元到56元不等。
天津的元气养生局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门诊楼里开了一家门店,借助医院的精准客户资源和专业背景,曾在网络上刮起了“年轻人去医院买面包”的消费风。
中药面包具有普通面包不具备的“药膳”特点,融合“药食同源”的理念,将平时难接触到的中药材融进了常规食物中,降低了消费者“养生”的门槛。
中药面包是否能起到养生作用,还要从中医的角度去辨析。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引起了各品牌对“养生”市场的关注,枸杞、阿胶等新滋补饮品开始上市,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土特产”产业的发展。
品牌营销突出“养生元素”
新茶饮行业一向是抓热点最准、最快的行业,联名营销是众多新茶饮品牌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这个方法不仅能带动新茶饮的销量,还能推动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做品牌要善于借势,也要善于造势。品牌势能做好,就能把产业、产品做好。
品牌联名取得经济双增长
奈雪的茶在2023年营收51.64亿元,扭亏为盈离不开一次成功的联名活动。
在“养生局”全面铺开之前,2023年初,奈雪的茶和东阿阿胶合作,联名上新“中药奶茶”,首日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近2亿,超6万人参与讨论。阿胶奶茶同样也是门店销冠,最大一笔订单额近1万元。
2024年初,奈雪的茶再次抓住时机,跨界联名东阿阿胶,让“中药奶茶”再次爆火出圈。
这次合作在微博上有高达3.6亿的阅读量与17.3万的讨论,新品“奈雪东阿阿胶奶茶”自推出后连续6天霸榜奈雪门店销量榜,还让部分门店销量实现了600%的增长。
老字号品牌东阿阿胶2023年营收47.15亿元,净利润10.83亿元,实现了双增长。
阿胶是山东聊城东阿县的一张名片,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当地拥有阿胶及阿胶制品生产企业105家,围绕阿胶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阿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龙头企业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产量超过5000吨。
东阿阿胶通过与“奈雪的茶”合作,在线上推广中打通了种草交易全链条,让年轻人喜欢上老字号品牌,成为中医药品牌年轻化的经典案例,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动力。
陈皮茶饮日销超300杯
在广东深圳,一家以陈皮为主题的茶饮品牌进入人们的视野。
“Peter·Chan陈皮新茶饮”是来自江门的茶饮品牌,目前在广东江门、深圳等地开设了17家门店,产品主要聚焦陈皮柠檬茶、陈皮奶茶等30多款特色饮品,门店曾多次登上本地热搜榜。
这家新茶饮品牌坚持走“中药茶饮”路子,所有产品都使用了陈皮元素,一杯售价12—18元,销量高的门店一天可以卖出300—400杯。
陈皮作为广东三宝之首,是当地人喜欢的“养生法宝”,泡茶或咖啡有一种柑橘的清香。因此,不只是“Peter·Chan”在用陈皮,喜茶也开始入局,并在江门江边里创始店推出了陈皮饮品。江门新会陈皮是陈皮中的上品,在新茶饮品牌的推动下,获得了更多的曝光量。
提质增效,才能做好养生经济
“土特产”发力千亿养生市场,关键在于提升产品品质、创新营销方式并融入养生文化。
首先,提升产品品质是基础。农产品要满足养生经济的需求,必须注重产品的原生态和有机种植,确保农产品的高品质和健康属性。
其次,创新营销方式是关键。农产品品牌可以利用新潮的IP形象打造养生品牌,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例如,结合公益性质的活动进行产品推广,或者通过举办农场生态一日游等活动,带领消费者到产品源头去,直观感受产品的品质优异,从而建立消费者的信任度。同时,创新产品分级分类,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也是提升农产品养生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
最后,融入养生文化是提升农产品养生经济价值的灵魂。农产品品牌可以将养生文化融入进去,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农业观光园或者采摘园,而是将其打造成为休闲农业的升级版。例如,围绕某个养生主题,将农产品的各个单一价值组合成一个开发的链条,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也可以结合时令养生和有机养生的理念,提供符合季节变化和绿色无污染的养生食品。
(本版内容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网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