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从蓝图到实景
——西农大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文章字数:2125
      联合举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杨凌农科传媒集团·农业科技报社

    回看直播     扫码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 李煜强 魏争亮 余瞳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在“三农”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哪些新安排?释放出哪些新信号?
  2025年1月2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凌农科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从蓝图到实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全媒体直播活动举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征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蚌蚌走进直播间,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实际,就相关问题为读者进行解读。
  王征兵:做好产业振兴 促进农民增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此,王征兵表示,从近两年来看,许多农产品价格较低,不仅仅是因为产能过剩,而是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需求脱节,从而导致销路不畅,影响了市场价格。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出现偏差,没有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优质产品,故而销售不畅、价格低。”王征兵说。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需求相对上升需要品质更高的产品,所以各地在发展产业时要从原来的高产向高质转型,支持和鼓励农民生产市场上需要的、品质较高的品种或产品。
  那么,在选定了合适的品种或产业之后,农民如何增收?王征兵说,有了优质的产品之后,自然要有销售渠道,才能将其转化成“真金白银”。
  他说,当前大多数农民会种不会卖,导致品质高的农产品价格不高。但也有一些农民因为学习掌握了新的营销方法,销售过程中自我创新,为产品进行包装达到某种价值,从而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不仅销路畅、价格还高。
  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农民在种植或者养殖过程中不了解市场当前的新优品种;没有掌握科学的、先进的生产或者管理技术;没能掌握现代的营销方法等。
  对此,王征兵说,广大农民要在选择优质产品的基础上,多了解新品种,多学习新技术,掌握营销新技巧,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班,多和专业的营销人员合作,提升营销能力,做到“会种又会卖”。
  王征兵建议,政府或相关组织应在组织农技培训的基础上,加强营销培训,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实现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
  张寒: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对此,张寒表示,完善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一是推进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涉及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主体,要探索多元化、社会化投入,激发市场经营开发主体内生动力。
  二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生态产品虽是无形的,但本质上与其他有形产品一样,都具有内在价值。可以从多个层面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深化生态补偿交易制度。应构建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产品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地区,实行对口协作、共建园区等。
  四是拓展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要进一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找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
  五是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凝聚全社会对生态关怀的意识,树立生态环保理念,从需求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张寒认为,要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林权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能有力有序解决产权制度、资源管理、经营模式、投入机制、产业发展等问题,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如何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张寒认为,要继续深化三权分置,明确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做到“产权明晰”,这样才能激发不同主体共同参与到森林经营的过程中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和市场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携手推动森林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蚌蚌:通过高水平耕地保护 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保证粮食安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也强调要“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张蚌蚌指出,一直以来,我国持续关注耕地保护问题。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鲜明提出“严守耕地红线”,这不仅关乎粮食安全的根本,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张蚌蚌表示,要通过高水平的耕地保护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在数量上,要严守耕地红线,优化耕地布局,为经济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在质量上,要进一步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耕地质量;在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农户种粮效益,同时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激励政策支持,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