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气温不断升高和降水增多,水稻、玉米、大豆等秋熟作物病虫害进入高发期,也是农药使用强度最大的时期。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施药者人身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防止农药使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如下意见。
科学使用农药
(一)对症用药。正确识别水稻、玉米、大豆等秋熟作物病虫害是科学安全用药、确保防治效果的前提。要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动态,正确识别病虫害种类,选择对路的农药品种。要选择对环境友好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禁限用农药品种,做到对症用药。
(二)适期用药。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特点和农药使用特性,选择适宜时期开展施药防治。害虫在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期防治,病害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防治,杂草茎叶喷雾在2—5叶期防治。
(三)足量用药。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记的用药量足量使用,既保证防治效果,又不容易刺激病虫害加速产生抗药性。药液量应根据防治对象、发生程度、作物生育期和不同植保机械来掌握。
(四)科学轮换或混配用药。合理轮换或合理混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提高防治效果。一般每个农药品种(有效成分)在一个作物生长季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并与其它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轮换使用。混合后出现乳剂破坏、絮结或大量沉淀的农药,不能相互混配。
(五)合理施药。夏季适宜施药时间为上午5—9点和下午4—8点,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期间不宜施药;风力3级以上或下雨天气不宜施药。施药人员每天施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个小时。针对玉米等高秆作物病虫害防治,鼓励由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使用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在适宜的时间开展作业,避免人背施药机械进入密闭环境施药。
(六)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时,要严格遵守农药标签标注的农药安全间隔期,特别是蔬菜、水果等夏季鲜食农产品用药,不满足农药安全间隔期要求的不再施药,避免农药残留超标。
安全施用农药
(一)精准施药,确保防控作业安全。对于采用植保无人飞机开展夏季病虫害防治的,要确保飞行安全和用药安全。一是加强对植保机械的测试与检修。飞防作业前要对植保无人飞机进行测试与检修,重点测试喷头流量和喷施均匀度,全面检修机具。二是做好飞防药剂的选择。飞防药剂要选择高效、环境友好型的药剂品种,优先选择微乳剂、可溶液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等剂型,禁止在蜜源植物开花期和水产养殖场所、水源地附近开展航空施药,以防造成农作物药害,产生飘移污染周边环境和鱼类、蜜蜂、家蚕等非靶标生物的中毒事件。三是做好航空施药安全管理。在开展飞防作业前,向养蜂人、养蚕人、周边农田的农户、家畜场主以及附近环境敏感场所等发布航空施药预先警示。开展飞防作业时,要严格执行安全作业有关规定,当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时间等因素不适合时,立即停止施药。在喷雾作业结束后,应根据农药标签上的建议,及时在处理过的地块周围树立警示标志,在规定时间内警示人和牲畜不得进入施药地块。
(二)做好防护,严防中毒事件发生。施药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防护帽、口罩、手套、靴子及专业防护服等,严格遵守施药操作规程。喷施农药时,施药人员要始终处于上风位置,做到顺风隔行施药,施药过程中不饮食、不吸烟,施药后要及时清洁身体、更换衣物,并将喷雾器械清洗干净。禁止用盛药水的桶直接下井、下河、下池取水,禁止用手搅拌药液。儿童、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不得喷施农药或接触有毒药剂。
(三)及时补救,减轻药害损失。在喷施除草剂时,应加装保护罩,注意选用对临近作物和下茬作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品种,并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如果发生除草剂药害,可在作物叶面及时喷施吲哚丁酸、芸苔素内酯、赤霉酸、磷酸二氢钾等缓解药害。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促根壮苗,增强抗逆性,促进农作物快速恢复生长。 (据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