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关于水稻,这些你应该知“稻”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闫瑜涛
文章字数:1815
    ▲6月5日,四川万德科技有限公司参展第10届成都种业博览会暨西部农资博览会/西部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展。

  开栏语:小种子迸发大能量。从“川康优6150”水稻、“亚舟1号”玉米、“万沣油111”油菜再到鲜食玉米,广袤田野里还有一众鲜为人知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
  中国田里中国种,中国碗里中国粮。为展示中国种业的创新突破,讲好大国种子的成长故事,记录种业振兴的时光足迹,本报特别策划《大国种业》专栏,围绕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采访有关专家、企业和农户,解开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背后不为人知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探讨涉农企业背后的营销策略、创新博弈、上市渠道,凝心聚力写好种业振兴这篇大文章。
  提升新质生产力,澎湃核心驱动力。农业科技企业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答好这个“时代之问”,我们行走乡间、问计田园,在行走中发现大国农业的勃勃生机,在追问中展现乡村振兴的旖旎画卷,在解惑中见证中国农民的勤劳面孔。让我们一起感受行业向上而生的力量!
  世界水稻起源于中国又添新证
  “百谷自生,冬夏播琴”,这是《山海经》中对稻的最早记载。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也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尽管我们每天都在吃稻米,但你真的知“稻”吗?
  人类最早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种稻子、吃稻谷,发展出稻作农业?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研究员科研团队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大学、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等全国13家单位的专家紧密合作,在上山文化的多个遗址联合开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出一段长达10万年的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连续演化史。
  研究结果表明,早在约10万年前,野生水稻就在长江下游地区分布;约2.4万年前,人类开始采集并利用野生水稻;约1.3万年前,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对野生水稻进行驯化前的栽培;约1.1万年前,东亚稻作农业起源。
  相关成果5月2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世界水稻起源于中国又添新证据!
  水稻飞天 奔赴星辰大海通过揭秘饭碗里这粒米的“前世今生”,进一步确认了我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农业文明起源。如今,种子不仅在广袤田野间生根发芽,更有机会遨游太空。
  2022年12月,中国水稻在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完成了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全生命周期的培养,这在国际上还是第一次,航天育种意义非凡。
  从1987年我国第9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农作物种子飞向太空至今,我国航天育种已走过30余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学家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培育出水稻新品种超过125个,这些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上表现突出,得到了广泛认可,如培杂泰丰、Y两优1173、特优航1号、II优航1号等超级稻品种,华航48号、软华优1179、新泰优航0799等特优质品种,花香7号、野香优航148、华航香银针等香型水稻品种。
  “我国航天育种始终强调走产业化道路。”航天育种专家、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郭锐认为,只有重搭载的同时重选育,重示范的同时重推广,重科研的同时重产业,我国航天育种事业才能更好地助力端稳“中国饭碗”,再现十万年前稻谷飘香好“丰景”。
  “让天下没有难种的地”
  超长的稻米变迁史,以及踏上太空之旅的“天选之种”,都是社会发展的不断折射,也是人们探寻美味的不变初心。到了现代,小种子迸发大能量,紧密连着“国之大者”。
  古今农耕文明交相辉映,川地种业力量蓬勃崛起。位于天府之国腹地的成都,沃野千里,物产丰饶,自古便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这里更不缺改革创新的基因,以振兴种业和科技创新为龙头,助力四川成为全国三大育种制种基地之一。
  欲建高地,先起高峰。发轫于成都的四川万德科技有限公司,动作频频、动力强劲,迅速崛起为行业的新生力量。该公司优选水稻穗子大、抗倒伏能力强、抗病性好、分蘖能力强的高品质稻种,先后打造了“川康优6150”“旌优润丝”“甜优107”等超级大单品。
  “既要把饭碗端稳,还要让饭碗更丰富。近年来,‘川康优6150’等稻种,在云、贵、川、渝、陕等西部地区表现优异,受到广大农友的信赖和支持。”见到记者,四川万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甘静透露,“我们计划在今年6月22日启动2024年万德科技‘亿’计划战略暨爆品启动会,壮大‘芯’力量,成就‘谷子里的米味儿’。”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才能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她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向种图强,加强科企合作,抢抓生物育种机遇,加快商业化育种,“争取育成能够比肩日本越光、泰国香米的大品种,让天下没有难种的地!”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