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 “上善探索”和重要启示
文章字数:2368
■赵晓锋 吕玉芬

  地处秦岭北麓的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桐峪镇上善村一以贯之地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依托自然生态本底打造具有桐峪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立足资源环境优势创造新的社会生产力;一以贯之地在生态惠民利民为民的导向下,利用绿色生态资源打造普惠的社会民生工程;一以贯之地在改善环境和发展经济相统一的目标下,推动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融合发展、互促共进。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山”理念在桐峪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
  一、产业发展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立足禀赋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上善村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花椒、软籽石榴、香菇等产业,以特色产业维护生命力,以特色产业提高竞争力。全村规模化种植中药材连翘2000余亩、花椒1600余亩、香菇7万余棒、软籽石榴100余亩,促进农户增收。
  注重转型升级,助推三产融合
  围绕红色文化、古村落文化、村史文化,上善村积极融入现代元素,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红色主题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产业多元价值和乡村复合功能。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特色产业园,推动特色农产品在“产业链”上延伸、在“价值链”上增值,形成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集群效应。
  发展绿色产业,推进产业生态化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绿色转型。推动乡村产业生态化,就是让乡村产业更绿,让绿色的乡村产业更多。上善村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绿色产业营收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营造出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格局。
  二、生态保护奏响乡村振兴“和谐曲”
  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乡村
  宜居的生态环境可以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能带来相应的效益。上善村尊重自然、顺应规律,加速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有序实施森林乡村提升改造、古村落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住有所居”迈向“宜居优居”,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开展生态提标,推动绿色发展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践行绿色行为,上善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峪长制,健全监督、巡查和服务体系,落实生态责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耕地保护,推进植树造林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推进生态产业化,激活生态经济
  在确保不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上善村对乡村进行产业化开发运营,打造“红绿交相辉映,上善云水仙境”。因地制宜发展乡愁经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以及高效率、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将美丽乡村的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效能。
  三、文化铸魂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深挖文化资源,“文化牌”打出新活力
  上善村充分挖掘古村落文化、红色文化、村史文化以及民间传统文化,用好“潼关明珠、山水上善”这张名片。依托始建于明代的寨堡型古村,发掘4处市县级文化保护单位和6处历史建筑,弘扬以“善”为主题的民风遗俗。结合现有的古村落文化和矿区文化,打造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农味体验和矿山寻宝、金矿寻宝等多元活动的矿区体验。
  建强活动阵地,“文化牌”彰显惠民性
  实施村史馆、上善大戏台、善车口战斗广场提升改造等项目。充分发挥村老年协会书法、绘画能人作用,创作各类原创诗歌、散曲。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建50人花棍队伍,成立民间竹艺编织队伍20人,开展竹编培训、展示。2019年上善村入选陕西省传统村落名录、历史文化名村,2022年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推行文旅融合,“文化牌”衍生效益性
  上善村采取“党组织+合作社+村集体”的发展模式,依托红色文化、古村落文化、民俗文化发展传统村落特色旅游。注重融合现代元素,打造一街、一水、一庙、一馆、一堂、一楼、一台、艺术等十景元素,开发出独居特色的村落旅游。提供民宿体验、灯会、书画展、民俗展等特色项目,持续发展乡村游、研学游,着力打造“兴旺上善”。
  四、乡村振兴“上善探索”的重要启示
  党建引领,定调子、明权责、强队伍
  其一,建设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坚持高标准、选能人、用强人,提升党员的政治引领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致富领富能力。其二,明确村两委工作的责任清单、工作要求、考核及奖惩机制,各尽其责,激发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其三,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快挖掘本地人才,提升农村劳动力职业化、组织化水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进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管理人才、运营人才。
  把握机遇,打基础、聚资源、谋振兴
  其一,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振兴建设等项目,围绕乡村生态、文化等优质资源积极向上争取其他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其二,聚合本土资源,从输血走向造血,以要素融合做强特色产业,以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条。其三,立足区位优势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乡村实际的振兴规划,充分转化提升特色资源要素的价值。
  鲜明特色,差异化、品牌化、规模化
  其一,打造特色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找准自身优势,利用好乡土资源,深入开发“土特产”,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开辟新赛道。其二,扩大品牌效应。积极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产业的品牌标识,通过各类媒体和社交平台宣传推广,打响品牌知名度。其三,形成规模效应。农业产业的规模效应既能提升效益,又能推动产业链条延伸。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造生态经济
  其一,健全生态经济体系。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打造生态产业园,构建生态产业集群,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其二,推动资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乡”,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其三,完善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支持保护制度,提升生态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能力,支撑乡村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系陕西省潼关县桐峪镇党委书记、镇长)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