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手握“新装备” 种好“智慧田”
文章字数:200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新型智能农机正在被广泛应用于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新农人有了“新装备”,现代农业呈现新面貌。
  甘蓝联合收获机实现国产化每小时能收获5-8吨
  甘蓝是我国大宗蔬菜之一,近日,遥控式甘蓝收获机成功研发并下地作业,有效解决了甘蓝机械化收获的行业难题。我国甘蓝联合收获机实现国产化零的突破,正式投入生产。
  5月9日,在河南省获嘉县蔬菜种植农场,一垄垄甘蓝个头饱满。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发的国内首台套遥控式甘蓝收获机,正在与智慧转运车“默契”配合,来回穿梭在田间地头。
  “针对遥控的机器,我们通过北斗导航实现自动跟随,所以人要轻松得多,它通过三个点来自动跟随,然后一键返航,如果满了以后它自动称重,达到一定的位置重量了以后,它就自动一键返航,一键返航以后自动入库,可以减少人工。”遥控式甘蓝收获机农机手孙洪友介绍说。
  “间距跟行距调整好以后,机器工作效率会大大提升。”获嘉县亢村镇甘蓝种植大户田鸿锋告诉记者,现在一个小时能收1-2亩地,损耗率也大大降低,也减少了人工成本。
  相比于以往菜农“提刀上阵”收摘甘蓝,新研发推广的甘蓝收获机集收割、称重、运输为一体,只需要1到2个工人操控一台机器,就可以实现“一扫而过”,再加上智慧转运车的运输,每小时平均能收获5-8吨甘蓝,较人工收获作业效率提高10倍以上,亩均节约劳动力10个人次。据了解,这种收运联运的多集群智能作业模式,不仅解决了甘蓝机械化收获的痛点,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同时通过减损创新设计,还助力了甘蓝增产增收。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张健飞解释道:“我们在减损上做了大量的设计工作,包括拔取辊设计的对辊式光滑拔取辊,能降低机械对甘蓝的机械损伤。同时夹持输送带也选用了高密度的CR海绵,可以有效包裹甘蓝菜球,防止损伤,后续的剥叶机构和集箱机构都加入了一些柔性的技术处理,进一步降低它的损失。”
  据了解,这台甘蓝联合收获机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进入小批量生产环节,销售价格是国外同类进口机型的1/6,相关成果已在内蒙古、江苏、山东、浙江、陕西等11个省区市开展试验示范推广。
  纯电动智能植保机器人首次应用果园领域近日,在海南文昌文城镇红庄村大片的水果种植园里,荔枝正进入成熟期,树上挂满了绿色果实。烈日当空,气温已达35℃,机器人在园里穿梭“劳作”,4米长的水泵“手臂”,交错、对摆、喷雾,一道道“抛物线”细密地洒落在果树上。不到半个小时,多亩农田就完成植保工作。
  “喷药施肥不下地、除草不弯腰、运输也不费力,现在园子里好多事情,机器人都能干了!”种植园负责人说道。
  记者了解到,这款机器人名为“廷捷智蜂”,是目前国内运用在果园领域的首款纯电动智能植保机器人。外观酷似一只“大蜜蜂”、长着履带式的“脚”,穿梭在凹凸不平的园子,丝毫不费力。它还拥有一个“聪明大脑”,通过算法编写出一套“运动逻辑”,在用激光雷达视觉识别系统等描绘出地图后,机器人便可“自动开工”。
  不止行进自如,也能“指挥”刀具,精准除草。通过激光扫描仪进行定位导航,无人驾驶技术实现自主无重复除草,开过后,只留下用于保持果园水土的浅浅草根,其他全部切碎。
  为提高效率,现代农业通常采用水、药、肥一体化模式,对植物进行喷淋。跟水稻、麦子等农作物只用喷洒表面不一样,经济果树每一次都需要从树冠到树根进行全方位喷淋,之前常见的飞机喷药无法应用在果树上,只能依靠人工。在海南,喷淋日薪从150元涨到400元,但工人依旧供不应求。如今有了机器人,困难得到了解决。
  “一台机器人充电1小时,可以工作4小时。”果园负责人给记者算了笔账:1天时间就可以作业200亩,若采用人工作业,则需要10个人花上1天时间。根据测算,现在一台机器人在同样范围内作业,可以节省20%-30%的药液,再加上节省的人工和时间,一台机器大概18个月就能回本。现在管理这片果园,180亩地只需要2名工人即可。
  全球首例高原山地采茶机器人让分级采摘鲜叶不再难
  
  近日,在第十六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全球首例高原山地采茶机器人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高校智能有机茶园建设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王白娟介绍,该机器人的主控板采用树莓派和Arduino,驱动板包括电机控制板和舵机控制板,传感器为摄像头,执行单元包括电机和大扭力舵机。在采茶过程中,机器人采用PID闭环控制方法,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并传递给树莓派,判断是否有一芽两叶并进行定位。如果没有一芽两叶,则驱动电机再次寻找。如果有一芽两叶,则传感器舵机进行定位并向Ardui-no发送信号。通过Arduino控制的舵机控制板驱动机械臂完成采茶,从而实现闭环控制。
  目前,该机器人已在云南山区无网络地带成功实现茶叶鲜叶采摘、鲜叶分级采摘、微光环境识别等功能。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央视新闻、《重庆日报》《云南日报》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