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青藏高原上的一堂专业实践课
文章字数:757
崔致嘉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梁小波 张婉
    专家学者在青海民族大学蕨麻科技成果展厅参观交流。

  “蕨麻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是盐碱土的指示植物之一,匍匐茎发达,覆盖度高,也是生态修复地被植物。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人工种植面积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并且成为青藏高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用专用工具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一气呵成,青海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民盟青海省委副主委、青海民族大学教授李军乔一边教学生播种,一边介绍蕨麻在青藏高原的产业地位。
  4月12日-16日,来自青海民族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18名师生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湟源寺滩试验基地进行蕨麻试验播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基于mGWAS的青藏高原蕨麻农艺性状、品质性状解析及生态适应机制研究》第一批试验任务顺利完成。
  李军乔表示,蕨麻营养丰富,药食同源,具有抗氧化、止泻、舒张胃肠道和子宫平滑肌等作用。每年这里的蕨麻每公顷产量为3000到4500公斤,按2000公顷计算,每年人工栽培总产量约为600万到900万公斤,市场每公斤蕨麻(鲜)价格为50到120元,按每公斤80元计算,每年直接经济效益为4.8亿元到7.2亿元,传统的“人参果”已经成为当地农牧民的“致富果”和“增收果”。
  “刚来那会还有点头晕,到后来的慢慢适应,看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开展科研活动的艰辛,为李老师等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感到钦佩,这更坚定了我学农爱农、立志奉献农业的信念。”硕士研究生崔致嘉动情地说。
  据悉,李军乔教授团队30余年坚持“坐冷板凳”,系统开展蕨麻适应水、温、土壤、养分等生态因子的响应,收集鉴选种质资源286份,选育蕨麻新品种3个,研制相关技术标准7项,发表科研论文190余篇,开发了蕨麻胶囊、蕨麻营养粉、蕨麻酒等系列功能产品,精准扶贫100余万户,创造经济价值近30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