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9日
棉花备播及播种保苗技术来了
文章字数:1593
文章浏览数:318
    做好播前准备打好播种基础
  选择适宜品种。各地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现状,聚焦调优棉花种植制度和种植模式,指导生产者遵循合法性、适应性和市场导向性原则,选择经种子管理部门审(认)定,熟性对路、高产优质多抗的棉花品种。盐碱地和旱薄地一熟制棉田选用抗逆性好的高产优质的中早熟常规棉品种,棉蒜(麦)两熟制套栽棉田选用高产优质的中早熟杂交棉品种或单株生产能力强的中早熟常规棉品种,蒜(麦)后直播棉田以及其他区域一年两熟接茬种
  植棉田选择高产优质的早熟棉(短季棉)品种。
  商品种子质量要达到国 家 规 定 质 量 标 准(GB4407.1-2008),即净度≥99%,大田用种纯度≥95%,发芽率≥80%,含水率≤12%。单粒精播所用种子的发芽率最好达到90%以上。播种前10-15天,选择晴好天气晾晒,以打破休眠,促进出苗。
  因地适时造墒。对于墒情不足的地块,于播种前20天左右灌水,亩灌水60-80立方米造墒。盐碱地棉田,造墒水与压盐水结合,轻度盐碱地亩灌水量80-100立方米,中度盐碱地亩灌水量100-150立方米;重度盐碱地提倡先起垄,在垄沟灌水,亩灌水量150-200立方米。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要运用顶凌耙地、雨后耙地、先盖膜后播种或等雨播种等措施,促进棉花出苗。
  整地施基肥。一熟制棉田,秸秆还田,提倡亩撒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0%)100公斤以上做底肥,随后翻耕25厘米以上,再经过耙耢,使棉田平整,土壤细碎,上松下实。同时,清除残膜和大的根茬。两熟制棉田,要及时灭茬,抢墒或造墒播种。
  提高播种质量 确保一播全苗
  一熟制春棉
  播种时间。以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4℃以上时播种为宜,适宜播期在4月15日至5月5日。
  播种要求。一是精量播种,提倡采用播种施肥覆膜一体机进行精量播种,亩播种量1.0-1.5公斤左右,每穴1-2粒种子;地膜覆盖棉田播种深度2.0-2.5厘米,裸地棉田3.0厘米左右。二是种肥同播,提倡采用种肥同播技术,播种时,高产田每亩施控释氮10-12公斤、磷肥6-7公斤、钾肥6-8公斤,播种前一次性条施于棉行侧下方12厘米以下;中、低产田每亩施控释氮6公斤、速效氮6公斤,磷、钾肥用量和使用方法同高产田。三是合理密植,高肥力地块留苗密度每亩4000-6000株,中低肥力地块每亩5000-7000株。
  化学除草。整地时,喷施氟乐灵乳油等除草剂混土,播种后覆膜前,亩均匀喷施33%二甲戊灵乳油100毫升+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毫升。
  育苗移栽棉田
  轻简育苗。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可利用拱棚或温室大棚进行轻简化纸钵育苗或基质穴盘育苗。
  及时移栽。棉苗达到2叶1心以上时及早移栽。要求棉苗根系入土深度不小于7厘米,栽植后及时浇足“安家水”。移栽密度每亩2200-3000株为宜。
  移栽后管理。及时管理促早发,中耕灭茬、防病治虫和追肥促平衡。针对苗情适度化控,掌握弱苗不控,旺长棉苗要轻控的原则。
  两熟制直播棉田
  抢时抢墒机械播种。于5月25日至6月5日,在前茬作物(大蒜、小麦、饲草、洋葱等)收获后,贴茬或灭茬后抢时抢墒直播,注意浅播,播种深度1.5-2厘米。每亩用种量2.0-2.5公斤。土壤墒情不足时,播种后及时浇水,确保棉花在6月10日前后出齐苗。
  化学除草防虫。播后亩均匀喷施33%二甲戊灵乳油100毫升+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毫升。
  简化施肥。麦(饲)后直播短季棉,利用播种施肥一体机随播种将控释氮10公斤、磷肥5公斤、钾肥5公斤等棉花全生育期所需化肥一次性施入(深度≥12厘米)。蒜后直播棉田,播种时可不施肥,仅在盛蕾开花期一次追施氮肥4公斤、磷肥2.5公斤、钾肥3公斤即可。
  合理密植。行距为60-70厘米,采用机械收获时可采用76厘米等行距种植,亩收获密度控制在5000-6000株。
  加强苗期管理 打好丰产基础
  放苗定苗。地膜覆盖棉田,出苗后及时放苗。非精量播种棉田2—3真叶期定苗。
  合理中耕。苗期结合除草,中耕松土,提温促早发。中耕深度以6—10厘米为宜。
  科学化控。苗期一般不灌水、不施肥、不化控,机采棉在密度较高、长势较旺时可从5叶期开始用缩节安化控,亩用量不超过1克,干旱气候或长势偏弱时不宜化控。
  (本组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党菲综合农业农村部官网、《农村大众》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