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以来,全国各地抢抓农时,积极春耕备耕。农田吃上“营养餐”、自动化播种育苗……多地前沿科技集体亮相,广袤的祖国大地农田奏响科技春耕“进行曲”。
蔬菜育苗水上漂,产量提高20%左右
早上七点,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新河村就热闹起来了。叉车来回穿梭,把密室里的秧盘运送至大棚。望城区瀚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虢代勤打开手机里的大棚智能控制系统,上面清楚地显示着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信息。
虢代勤介绍,大棚内安装了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采集棚内的温湿度信息。当棚内温湿度过低或过高时,便可以通过App远程操控风机、喷头、棚膜等设备设施,调节出适合秧苗生长的环境。一条近40米长的流水线,把一叠叠秧盘从大棚外自动传输到大棚内。只需要3个人操作,这里一天就可以育出4000盘秧苗。
在望城区乌山街道团山湖村的农美农业育苗基地,来购买菜苗的人络绎不绝。
到底是用什么技术培育出这么畅销的菜苗?带着好奇,记者走进大棚。阳光下,地上一排排密密麻麻的菜苗,正泛着绿光,生机勃勃。初看,这些菜苗与普通菜苗并无二致。
“秘诀,就在菜苗下面。”张兰芳搬起一块菜苗,下面露出一池清水。原来,所有的菜苗都漂浮在水面上。
张兰芳介绍,这叫无土漂浮育苗。借助一个底部有漏洞的泡沫盘子,菜苗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液以及泡沫盘子的有机质,生长快,蔬菜上市时间提早一周,产量提高20%左右。靠着这项关键技术,农美农业已发展为省内最大的水培种苗公司与辣椒苗供应商,在湖南、浙江拥有6个育苗基地,年产各类果蔬种苗超过3000万株,主要销往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
新型农机设备春耕“唱主角”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武汉永旺智慧农场春耕备耕有序铺开,农场里,北斗智能农机、物联网技术、5G传感器等黑科技正“大显身手”。
在农场种植的油菜地里,“00后”农机手陶哲正熟练操作无人植保机对油菜进行追肥。不到两分钟,5亩面积的油菜施肥作业就顺利完成。
“这台就是我们农场今年新采购的无人植保机。”据陶哲介绍,这台无人植保机既能播撒种子和肥料,又能喷洒农药,一次载重可达120斤,一天作业面积可达500-1000亩。
在永旺农场,种地已经是一项“技术活”。农机设备实现了耕作效率的提升,虫情检测站、气象监测站、5G传感器等“黑科技”装备也发挥着情报站的作用。它们提前对土壤墒情、田间气候和水位等指标在线监测,然后通过物联网系统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分析,农场工作人员就可以据此备好良种、化肥等生产资料,实现科学种植。
万亩农田吃上“营养餐”
在四川,各地也开启春耕大幕。绵阳市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生产定制配方肥,让万亩农田吃上专属定制的“营养餐”。
这几天,在绵阳市北川县永昌镇宝林村的一块田地里,当地的“玉豆”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现场培训会正在进行。科技特派员围绕测土、配方、配肥、施肥,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宝林村村民刘强:“过去我们都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施肥,每亩地都不知道施多少肥。今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地知道了施什么肥、施多少,大大减少了每亩地肥料用量,每年节省成本在1000到2000元左右。”
麦田春管高效便捷更省心
眼下,河南漯河的237.95万亩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在漯河临颍县杜曲镇的一块麦田,连片的小麦绿意盎然,长势良好,种植户正利用新型植保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农业专家针对部分轻微冻害、返青期群体密度大、晚播弱苗等对症开出科学管理处方。此外,当地农业部门还组成春季麦田管理指导小分队,实时监测小麦苗情、病虫害情况,蹲田包片帮助农户适时做好科学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
临颍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梁世强:“麦田春管应以稳壮促弱、防灾防病虫草害为重点,科学运筹肥水,巩固苗情长势,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而在陕西咸阳泾阳县,当地组织专业机防队,对全县的29.1万亩小麦,进行除草作业,机手们操控着无人机,在麦田上方来回折返。
泾阳县中张镇庙底村种粮大户张昂:“往年用的人工喷洒,作业时间长,而且成本也比较高。今年运用了无人机作业,可能四五个小时,我这两千亩作业就基本完成了。”
“稻稻+”新模式让农田没有空窗期
在广东省海丰县联安镇为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千余亩田地里,“旱水”分明的场景令人耳目一新。这里既有水田里葱绿的水稻秧苗,也有旱田里露出金黄麦穗的冬小麦。原来,这是当地积极探索土地“空窗期”种植冬小麦的成果。海丰县农业特聘专家陈建伟介绍,他们团队正在海丰进行“稻稻+”的种植试验,即利用冬季闲田种植小麦蔬菜等作物,开展“稻稻+”轮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有利于改良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经济收入。
在海丰县丝苗米产业园,记者还看到了智能识别虫情测报系统、带有风向仪等装置的仪器,这些科技设备如同“卫士”般守护在田边。记者了解到,这些设备会将收集到的数据及监控信息传回平台中心,经由专家分析相关数据后,得出农情结论,再发布相关指导信息。这样,农民就能随时掌握农情实时动态,及时做好水稻科学栽培、病虫害防控等工作。据介绍,该平台利用5G技术,打造“传统农业技术+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的智慧农业体系,实现省级农业专家、本地技术人员、农户与耕地、农机等生产要素的24小时实时链接,指导和管控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利用科技手段多方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综合央广网、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