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05版
发布日期:
“西农模式”助力产业振兴大会举办
文章字数:1073
      薛吉全(左二)指导玉米“一增三改一    防”密植高产高效技术生产。(资料图片)

  本报杨凌讯(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实习生 张馨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可以说为传统农业向高质量农业迈进指明了方向。3月7日,在第三十一届杨凌农高会春季分会暨第十六届西部(杨凌)农资苗木交易会(以下简称“双交会”)期间举办的“西农模式”助力产业振兴大会上,来自政府、企业、高校专家学者,围绕“农业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主题,共同探讨农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机制、新模式、新做法,推动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大会期间,与会专家结合各自实践探索的主要做法、取得经验等方面,探讨了现阶段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新做法,并就如何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进行了交流。
  专家们认为,农业大学是农业领域的创新策源地,是农业人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的资源富集地,也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蓄水池”、“加油站”。新阶段,涉农高校要更好地发挥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重要作用,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在成果转化上主动作为,加强校地企协同创新,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突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梗阻,打通农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提升产业科技服务水平与能力,推动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国内率先实施了“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以试验示范站为平台的多元协同农技推广模式”探索实践(简称“西农模式”)。该校先后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河南、内蒙、西藏等18个省(区)200余个市县政府、科技机构、农业企业等,在产业核心区生产一线协同建立了30个试验示范站、12个产业研究院、50个示范基地、200多个(示范园),涉及粮食、畜牧、果业、蔬菜以及特色产业30多个,成为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源”与“辐射源”。
  作为区校融合典范,近年来,杨凌示范区通过深化科教体制改革,打造了全国首例科研和教学单位实质性合并的样板,探索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区校融合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形成了大学、科特派、产业链企业、农业科技培训、展会、媒体等6种示范推广模式。
  截至目前,已累计在全国18个省(区)布局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构建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辐射示范上亿群众发展畜禽、果业、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了科技助力精准脱贫的良好机制,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累计推广效益达2370亿元,“杨凌农科”区域品牌价值达818.58亿元。建立了完整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超过58万人次。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