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盐碱地变丰产田,沙地变良田,旱地变高产田
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粮仓”
文章字数:1016
    扫码看全文

  盐碱地“喝”上中药了!
  这是陕西榆林盐碱地治理的一项“新疗法”,也是科技工作者向“不毛之地”要粮的一次新尝试。
  在诸多“黑科技”的加持下,如今的塞上,盐碱地变成丰产田,沙地变成良田,旱地变成高产田。
  盐碱地“喝”中药
  “见过给人喝中药的,没见过给地喝中药的,不可思议!”2023年12月20日,定边县盐场堡镇苟池村村主任杭仲清感叹道。他一算账,以往亩产仅100多公斤粮食的盐碱地,今年亩均产粮400多公斤!
  苟池村距离定边盐湖仅2公里,村民世代以盐业为生。后来,盐业发展缓慢,村民回归农耕,却苦于盐碱地没法种庄稼。“福盐”变成了“糟心盐”。
  去年,西北大学沙生植物与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焕卿进行盐碱地改良,寻找试验田。一方有地,一方有技术,双方一拍即合。
  “给盐碱地‘喝’中药后,土壤就变得有营养了,土壤返盐问题也得到了改善。”李焕卿向记者解释“药方”:以熟地黄等中药材为药引,给土壤和农作物补营养;以苦陈皮为佐药,消除土壤和植物的病虫害……
  “我们根据地里盐碱化的不同程度,将中药按照不同比例调配,用中药粉代替农药化肥。这样能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并疏通土壤。”李焕卿说,改良后的地和之前相比,盐含量下降20%、碱含量下降30%。
  沙地变良田
  毛乌素沙地有“两害”:一是沙子,它漏水漏肥,让土壤贫瘠;二是砒砂岩,它干燥时坚硬如石,遇水后松软如泥,会造成水土流失,是黄河粗砂主要来源,被称为“地球生态癌症”。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沙地上,“黑科技”带来了奇迹。在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乡,3000多亩的土地由“两害”复合形成。2023年两个多月前,这里的玉米喜获丰收。
  王强是岔河则乡什它汗村的种粮大户。今年,他在沙地上种植的50多亩玉米丰收了。收成好的地块亩产超1000公斤,比当地亩均产量多200公斤。
  奇迹咋来?
  “两害”相加,产生“一益”。“我们把砒砂岩添加到沙土里,起到了保水保肥的作用,把沙地变成了良田。”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科研人员师晨迪介绍。
  “我们将坚硬的砒砂岩粉碎成小颗粒,与沙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经测试,该混合物黏度较好,满足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师晨迪说。
  “以前,在这片沙地上种玉米,每亩产量只有300公斤左右。用了这项技术后,每亩地平均产量达800公斤,比改造前翻了一番还要多。”2023年12月20日,指着采用砒砂岩与沙复合而成的土地,王强喜上眉梢。
  目前,这项技术在毛乌素沙地整治造田60余万亩。在全球荒漠化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这为荒漠化治理带来了新的希望。(据《陕西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