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大龙门村三面环山,道路崎岖蜿蜒,进出很不容易。在村里,记者见到了44岁的赵京胜,大龙门扶贫助残就业驿站的领头人。
赵京胜的人生路并不平坦。
12岁时,一场意外让他的左腿留下残疾。15岁时,父亲过世,母亲次年改嫁离家,留下赵京胜和7岁的妹妹相依为命。为了养活自己和年幼的妹妹,赵京胜修过自行车,卖过冰糕、汗衫、机油,后来又经营摩托车行……寒来暑往,凭借吃苦耐劳、敢闯敢拼不服输的干劲,摩托车行生意红火,他的生活逐渐富足安稳。
跟很多山村一样,大龙门村山岭薄地较多,青年大都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多是老弱妇孺,一度缺乏发展的活力。
2014年,大龙门村在街道办支持下,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决定发展畜牧养殖。但产业想开头,需要有人带。考察多个候选人后,村“两委”认为赵京胜挺合适。
“他身残志坚,有头脑,敢干事,能干事。”村民对赵京胜评价甚高,大家盼着他回来。赵京胜不想辜负村里老少爷们的信赖,放下城里的生意,回村带头搞起养殖。
养殖业虽好,但分红周期长、村民没法人人参与。怎么能把村里人带动起来,赵京胜一直
在考虑。
2017年4月,在钢城区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培训会上,赵京胜接触到了塑编柳编、节水装置组装项目。这两个项目操作简单、成本低、上手快,非常适合村里的留守老人、妇女、残疾人等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来做。
很快,他在钢城区残联的支持下,成立了大龙门村残疾人就业驿站,吸纳村民从事塑编柳编和节水装置组装工作。
一开始,赵京胜还骑着电动三轮车,挨家挨户地送配件材料,发动村民接活儿。后来,看到有活儿干,能挣钱,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了就业驿站。
现在,村民干活都很熟练了,干得多的一天能赚100元,少的也有30元。“年纪最大的‘员工’已经94岁了,不让她干活她跟我急眼。”赵京胜笑着说,“我们现在有60多种零件组装,根据个人年龄、效率,给不同的人安排不同的工作。”
如今,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驿站已分设了17个加工点,带动了大龙门村及周边十几个村的247名困难群众就业。
“村里有些老人,子女出去打工,没人在身边,过得也不容易。”赵京胜说。因此,他想建个“养老院”——在驿站建个小食堂,放上床、装上按摩椅,让在驿站就业的老人吃上顿热乎饭,有个舒心的地方休息一下。“城里老人有的,我想让他们也体验一下!”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