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慧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镇采用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五化同行”、引入特色产业、发展伙场经济等多种方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入新动力。
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一户一田、一组一田、一村一田”建设,推动农业“五化同行”。2018年,小纪汗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以小纪汗村、大纪汗村为试点,在全区率先开始了“一户一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整村治理、消除地差、互换并地、按户连片、适度规模耕种等方式,解决了“绺绺田”“裤带田”种植难、易荒废等问题,为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全镇实施“一户一田”(一组一田)改革的土地总面积达10万亩,累计整合零碎地块2.9万块,整合率达到80%。
土地整合后,如何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生产率就成了当务之急。近年来,小纪汗镇坚持以现代科学技术驱动农业、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和旱作节水项目,全镇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3.45万亩,林网建设6300亩,智能水肥一体化项目4200亩,“玉米增密度”8700亩,吨良田1500亩。高标准农田和旱作节水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农田质量、种植产量、抗灾能力、资源利用率,大幅度增加了群众收入。
该镇党委、政府又因时谋划,鼓励村民通过村合作社流转土地至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并根据家庭劳动力、圈舍和饲草的承载力,确定合理的养殖规模,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逐步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殖农户”的新发展模式,真正做到让农业向着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
突出特色产业优势,推进适度规模化养殖,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今年全镇共种植山药3240亩、南瓜300亩、设施蔬菜534棚等。全镇着力从“土特产”上做文章,大力推广“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充分激发镇域经济活力、生命力,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有效提升小纪汗镇农业产业知名度,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打造榆乌路“伙场经济”示范带,为全镇产业发展注入“新血液”。小纪汗镇结合村情,因地制宜形成三种模式,以黄土梁村为代表的“大柳树下蒙古包”的乡村游模式,以黄土梁村柳编文化馆、根雕非遗馆、奇石文创馆和艺术创作写生中心的“三馆一中心”资源禀赋为依托,打造了集农田体验、草坪露营、户外越野、蒙古包特色餐饮、围炉煮茶、拓展训练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以小纪汗村为代表的林果采摘模式,在伙场周边栽种青脆苹果等经济林果,美化了伙场环境,又发展了农村经济。同时,以大纪汗村为代表的美化伙场环境模式,对农户的入户道路、房前屋后进行绿化。
接下来,小纪汗镇将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充分挖掘草滩风情底蕴,不断健全农村产业发展体系,以更加开放科学的姿态,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