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阅享视频 近年来,黄河入陕第一县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按照“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沿黄地带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全力构建黄河生态安全绿色屏障,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和潜力。
矿山修复把自然还给大自然
府谷县府谷镇黑山村位于府谷县城5公里处的黄河岸边,这里曾经是采矿遗留的废弃采石场、旱沙采坑、废弃矿石堆放场,如今一排排国槐、油松、侧柏、山杏、海红果等林木迎风招展,如同一幅绿意满满的“生态画卷”。
从满目疮痍到满眼翠绿,这变化因何而来?
2020年2月,府谷县委、县政府在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实施沿黄地区天桥段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分为9个区块,包括危岩清理、废弃矿山设施拆除清理、废弃采坑填埋和封堵、土地提质增效、田间道路改造、农田林网建立等,就此打响了一场生态修复攻坚战。
自项目实施以来,全面消除了废弃矿山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有效遏制了修复区及周边环境的恶化,恢复和提升了过边坡土壤生物量、边坡生产力,增强了边坡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稳定性。通过生态农田建设、废弃矿山修复、山体复绿、经济林果栽种等模式对修复区进行生态治理,全面提升了耕地等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废弃矿山整治后,不仅保护了黄河,也让在沿黄路段居住的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府谷镇党委副书记郭智博说,生态修复后,预计粮食产量提高50%以上,每年可实现收益约20万元。经济林果挂果后,预计可为村组带来每年不低于25万元的收益。
山坡复绿
美丽乡村入画来
随着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渐进佳境,黑山村两委深受启发,“政府让门前的灰山变成了青山,我们也要把村庄装扮一新,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美丽乡村焕发新容颜。”黑山村村主任张喜和回忆着村庄以前的光景说道。
2023年2月,在府谷镇十八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上,该镇人大代表通过票决制的方式,确定了黑山农业产业示范园和黑山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为全镇2023年民生实事重点项目。
项目实施以来,黑山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入户道路2800多米,新建维修卫生厕所105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85盏,完成荒坡绿化720亩,完成了种植、养殖、小作坊加工等方面的庭院经济62户,实现了100多名村民就近就地务工就业。
如今,漫步在黑山村,房前屋后被各种树木装点得绿意盎然,窑洞房顶上种植的黄花菜迎风摇摆,干净整洁的卫生间没有一丝异味,来往村民脸上透露着幸福的笑容,绘出了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美丽乡村画卷。
产业生“金”致富有“道”
如何做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后半篇文章”?黑山村积极探索矿山修复治理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从府谷县实施废弃矿井整治项目开始,我们就以此为契机,平整出了宽幅梯田160亩,建成黑山农业产业示范园,有效解决了村集体产业用地的问题。”张喜和说,2022年,他们用20亩地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2座,用来种植草莓、西瓜等,当年产出效益非常高,村民的收入也从8000元增加到15000元左右。
近年来,在府谷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帮助下,黑山村充分利用本村的土地、水源、乡贤三种有利资源,一体推进采摘经济、烧烤经济、观光项目等,稳步有序推动黑山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这些举措带动了黑山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增收,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综合效益,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之路。
“今年,我们又在示范园里栽植了50亩阳光玫瑰葡萄,3年以后挂果。经过专家的指导,挂果率将达98%以上,纯收益将实现50万元以上,预计村民人均年收入18000元。”张喜和说道。
“生态修复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府谷镇也将继续做好保护工作,守护好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郭智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