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
谋好发展路 行好五美笔 做实四季业
文章字数:2458
  近年来,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求,紧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三家园”抓点示范目标,坚持用艺术点亮乡村之美,构建“五美乡村”新图景,开辟出一条艺术扮靓乡村、文化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的崭新道路。
  立足新起点,谋好发展路
  水磨镇立足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策、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因势利导、塑造特色。
  精细化制定规划。围绕“一镇一极三范例”目标定位,以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为总牵引,按照“全域统筹、一体规划、突出优势、错位布局”思路,强化镇村规划、建设、管理,制定《水磨镇“五美乡村”行动方案》《水磨镇“艺术乡创”工作方案》《水磨镇“1+10”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围绕主动健康小镇定位,建设以老街羌城为核心的灾后重建范例转型振兴圈层、以寿溪河湖公园为核心的新场景业态聚合圈层、以西路边茶园区、猕猴桃园区、竹笋园区、生猪和三江黄牛养殖园区为核心的高半山农旅融合发展圈层,打造三产联动型综合服务体发展区、林茶旅融合的康养综合体发展区、“长寿文化+康养旅游”的最美传统古村落发展区、康养休闲温泉健康城发展区,形成“1个集镇+两大产品+3个圈层+4个发展区”发展格局。
  差异化布局产业。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培育行动、新场景扩育行动、新业态引育行动,深入推进集群化发展,分散布局水磨茶、水磨竹、水磨果、水磨药、水磨鱼特色产业,以及金丝皇菊、岷江百合、吊瓜、赤松茸、猕猴桃等农产品新品种30余个,做靓“翡翠小猕”“秘境仙果”等品牌10余种,形成“润街+中羌医特色养医+精品民宿”的康养链。
  景区化推进建设。以AAA景区标准构建美丽乡村,把散落的乡村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推动城区、山区、园区、景区“四区联动”,培育形成以“户外拓展”为主题的马家营旅游增长极、以“茶道体验”为主题的盘龙溪旅游增长极、以“康养度假”为主题的凤凰村旅游区增长极、以“山水花境”为主题的仁吉喜目谷生态旅游增长极,成功创建国家AAA景区4个,上半年辐射带动全镇旅游人次累计达10万人次,带动增收2000万元以上。
  立足新乡村,行好五美笔
  水磨镇聚焦凤凰村“三家园”示范村建设,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艺术赋能五美乡村建设,全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休闲娱乐、农业观光、科普研学、康养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微景观乡创精品艺术村,实现“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
  行艺术之笔勾勒布局之美。按照“一体规划、突出优势、错位布局”思路,以花为媒,以画为引,科学布局玫瑰、岷江百合、金丝皇菊等亦景亦业的特色产业,优化中药材、猕猴桃等传统产业布局,深入推进集群化发展,持续推进花园庭院、花园小道、花园村庄建设。
  行艺术之笔赋能产业之美。按照乡村主题化、体验生活化、农业现代化、业态多元化、村庄景区化的工作思路,深入挖掘闲置土地、闲置农房、闲置集体资产新潜力,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2000亩的仁吉喜目谷AAA级生态旅游区,打造村集体经济产业园100亩,建设特色种植业基地1300余亩,带动70余户群众增收395万余元,提供常年务工岗位60余个;打造精品民宿、农家乐10家,小满园、柴火鸡等农家乡愁餐饮3家,实现传统产业年增收50万元左右,特色产业年增收480万元左右。
  行艺术之笔描绘风尚之美。以村民自治为主要载体,深入推进乡村文化、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与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丰收节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通过绘制文化艺术墙,打造美学景观,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
  行艺术之笔着色环境之美。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村庄绿化、亮化提升工程等项目,积极开展美丽庭院、美丽巷子、美丽村道、美丽森林、美丽田园“五美”联创行动,培育一批洁净巷子和美丽庭院,实现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让“近者悦,远者来”。
  行艺术之笔点睛生活之美。坚持把生产生活与艺术相结合,将美学与乡村旅游业进行巧妙嫁接,构建了悠哉山居、水磨庄园、花涧集等精品民宿,云上羌寨·柴火鸡等乡愁美食,岷江百合、金丝皇菊等大地艺术景观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勾画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彩田园画。
  立足新场景,做实四季业
  水磨镇为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辐射带动农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找准“无忧汶川”和“康养水磨”品牌交集,以“新场景”搭载“新业态”,打造集农特产品展销、非遗和手作体验、休闲茶饮新业态为一体的农创中心新场景。
  “新农人”干起“新农活”。通过返乡“新农人”自创品牌,用创意、技术、艺术等点亮乡村,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效应”,引入西路边茶、石磨豆花、洋芋糍粑等非遗制作工艺,以“技术传承”“人才帮带”为突破口,发挥非遗传承人作用,进行非遗技能传授,推动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
  “农产品”变成“农创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对本土农产品包装进行文创设计,把土特产和文化IP结合起来,以文创赋能农产品区域品牌,打造治愈系的产品包装,实现土味农产品变身“时尚伴手礼”、农产品变成农创品,设计了猕猴桃、土鸡蛋、腊肉等土特产包装20余种,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小窗口”汇集“大产业”。整合全县“多而散、小而弱”的农产品资源,统一回购加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质量控制、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销售,形成标准化集成体系。大力推广“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引导本土产业抱团发展,使产、供、销有机结合,入驻汶川茶、汶川竹、汶川果等农特产品经营户和合作社20余家,带动农特产品销售额超600万元。
  “新场景”驱动“新消费”。聚焦汶川南部避暑康养胜地,通过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业态,打造沉浸式体验农产品加工和非遗文化的新场景,形成集游客观光、休闲、购物、手作、研学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在鉴赏展品、互动交流、手工制作的沉浸式体验中,近距离感受品质农货的魅力,品味绿色生态的味道,进一步推动农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
  (水磨镇人民政府供稿)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