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降低黄曲霉毒菌60%,亩均固氮增产19.67%
我国花生控毒固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文章字数:830
  8月24日,从湖北省襄阳市召开的全国花生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交流会传出好消息: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自主研发的“花生ARC控毒固氮耦合技术”(简称ARC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大幅降低黄曲霉毒素与固氮增产的双重目标。
  我国食用油严重依赖进口,2022年自给率仅有35.9%。现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这是我国花生种植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具有前沿性、革命性和颠覆性,对保障我国油料安全意义重大。
  会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布2022年在全国40个应用ARC技术示范点测产结果,花生黄曲霉毒菌降低60%以上;存储半年后检测,黄曲霉毒菌污染下降80%。固氮效果明显,每亩平均增产19.67%。
  花生是我国第三大油料作物,出油率远高于油菜和大豆,但因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产业发展受到制约。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毒性最大、致癌力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防控难度极大,在花生的种植、运输、储藏与加工环节都可能发生污染。
  “研发历经20多年,太不容易了!”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感慨万千。多年前,他带领团队收集、分析全国花生主产区的3000多份土壤样本,建立花生黄曲霉毒菌株库,找到与黄曲霉毒素发生有关的53种影响因素,最终把阻控黄曲霉毒素的目标锁定在土壤毒菌上。
  这也给科研人员攻克植物固氮难题带来启发。氮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花生等豆科作物的根瘤能把空气中的氮直接转化,但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花生根瘤数量少,固氮效率很低。
  两大难题都与土壤相关。李培武院士大胆提出将黄曲霉毒素阻控与结瘤固氮耦合的科学设想。此后,团队反复试验,最终成功研发出由4种土壤益生菌协同组合而成的微生物菌剂,形成ARC技术。试验中,将ARC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后,表现出明显的控毒、固氮、提质增产效果。
  2020年至2022年,团队连续3年在全国花生主产区示范应用ARC技术,均实现控毒与固氮双重目标:花生黄曲霉毒素大幅降低;结瘤数量增多、固氮时间延长、固氮酶活性显著提高。今年,该项技术被遴选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和湖北省农业科技引领性技术。
  (据《湖北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