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
撂荒地飘出“稻花香”
文章字数:1490
    扫描二维码阅享视频


  走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的主干道,一片片绿茵茵的稻田映入眼帘,由盐碱地、撂荒地改良而来的稻田长势喜人。
  北庄村曾有“塞上小江南”的称号。2016年前,当地土地盐碱化严重,导致三千多亩土地逐渐撂荒。北庄村党支部书记陈登业说:“比我们起初预想的要好很多,我们这个地以前都是荒地,长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管理得也很到位,今年也会是一个丰收年。”
  近年来,党岔镇深入开展撂荒耕地整治,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镇村逐步破解了“一边是良田撂荒,一边是农民增收无路”的难题,呈现出了产业兴旺,农民发展劲头高涨的景象。
  “党群”抱团干撂荒地变成产业田
  陈登业回忆,早些年,由于种稻投入高、收益低等原因,北庄村传统水稻种植逐渐走向没落,村民纷纷外出务工,全村3100亩水浇田变成了长满杂草的“撂荒田”。
  2016年,他和村里的几个党员干部一起商议,将村里的部分群众动员起来成立合作社,把撂荒地流转过来,自己种、自己管。就这样,由40名党员、群众以每股2.5万元入股成立榆林市横山区业雄农林牧专业合作社。
  经过一年的精心运作,2017年秋收后股民们每股分红1万元,分大米210斤,合作社给村民支付打工工资44.54万元。
  2018年,北庄村将合作社转变成村集体牵头的“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经济合作社”,每户入一股,股金5000元,共吸纳股民414户(股),筹集股金207万元。如今,北庄村将全村3000多亩稻田全部流转到村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再说起水稻种植,村民们频频点赞。
  改革赋能
  唤醒更多“沉睡”土地
  北庄村坐落于无定河、榆溪河交汇处,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党岔镇水稻种植核心区。
  近年来,党岔镇以村经济合作社为平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驱动,通过“公司+经济合作社+股民”的方式,将全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股份制发展水稻产业。
  在发展水稻产业过程中,党岔镇坚持分类推进,对于经营能力强的村子,鼓励勇担大梁,独立发展。如北庄村将全村2500亩稻田全部流转到村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股份分为资金股、土地股、人口股和扶贫股,至2022年底每股分现金11000元。
  横山区党岔镇党委书记雷雨虹说,对于党岔镇其他村庄,特别是沿无定河一带的村子来说,结合各村实际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改革,党岔镇在北庄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五加”模式,在新模式的引领下,党岔镇先后在全省产改现场会上交流经验。
  截至目前,党岔镇水稻成为全镇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农民从水稻产业链中获得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无定河沿线的11个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超过30万元,其中北庄村经济合作社收入突破200万元。
  党建引领
  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2021年党岔镇被申报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以水稻种植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一核三区”,即农产品加工核心区、水稻标准化高效生产示范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区、稻田养蟹生态示范区。
  同时,该镇还建设旱作节水农业先行区,做精杂粮产业,全镇推出高标准农田1.1万亩,其中北庄村、韩石畔村实施了高标准农田上水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3000亩,并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通远公司实现产销对接,年销售收入达3亿元,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
  雷雨虹说,近年来,党岔镇以党支部为引领,全面推动产权改革模式,全面推进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以“一带三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做好产业振兴文章,着力打造无定河产业带旱区农业节水先行区,让撂荒田真正“活”起来,牢牢守住全镇人民群众的“粮袋子”,鼓起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如今,北庄村的千亩稻田已大变样:一块块农田平坦整齐,一条条沟渠纵横交错,一股股清泉进村入地……在北庄村村民眼里,这引来的不单单是灌溉用水,也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